深受可負擔危機打擊 中產悲觀

物價持續高企,民眾經濟負擔沉重。美聯社

本報訊

在經歷近5年的物價高企後,中產階級日漸感到難以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儘管通脹率已低於2022年的近期峰值,但商品與服務價格較2020年上漲25%,咖啡、絞肉等價格顯著上揚。年收入約13.5萬元的弗魯(Holly Frew)表示,「我想知道隧道盡頭的光明在哪裡。」

綜合《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物價上漲令中產對自身財務與國家前景感到悲觀,四處尋找優惠,消費也更為謹慎。這也促使選民傾向支持承諾解決「可負擔性危機」的候選人,對特朗普總統的支持率造成壓力。

中產階級消費出現節儉的傾向已非常明顯。快餐連鎖店Wingstop本月表示,中等收入食客與低收入群體一同削減消費;目標百貨(Target)銷售下滑,稱消費者在居家裝飾、服裝等非必需品上支出審慎;家得寶則表示,消費者如今在昂貴的裝修和大額購物上更為猶豫。

勞氏(Lowe’s)的消費者也正在選擇規模更小、成本更低的家裝項目。沃爾瑪(Walmart)消費者湧向高性價比商品,本季度門店和網絡同店銷售均增長4.5%。該公司暫時降低了7400種商品的價格,超過一半是食品雜貨。消費者也傾向於在價格實惠的TJ Maxx、HomeGoods和Marshalls購買禮物,

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均值中,44%的中等收入受訪者表示財務狀況較一年前惡化,23%表示好轉。研究通脹心理學的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斯坦切娃(Stefanie Stantcheva)表示,「人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在落後,」低收入群體對物價上漲的感受更為強烈。

通脹於2021年春開始攀升,2022年6月達到9.1%的峰值。到2025年初,中產階級已花光額外儲蓄,工資上漲也無濟於事,因為漲幅已被通脹吞噬。

康州居民科普(Teri Kopp)與丈夫年收入合計11.5萬元。為省電費,他們經常只開LED串燈;她正考慮繪製石頭作為聖誕禮物送給朋友。今年她度假是自駕前往緬因州,靠購物回饋計劃的現金返還支付非費用。她看不到如何償還1.5萬元信用卡債務(主要用於膝蓋手術醫療費)。她為女兒的生物學學士學位負債3萬元,而女兒尚未收到任何聘用通知。她認可特朗普的執政表現,但懷疑他能否迅速紓解物價壓力。

維珍尼亞州英語教師彭伯頓(Cate Pemberton)在州長選舉中投票支持民主黨人史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希望她推動的可負擔性政綱能為自己帶來加薪。她說:「共和黨人不願給教師加薪,而民主黨人至少會假裝願意」。她白天教中學生,晚上教高中生,年收入9萬元。周一至周四,她早上7點前就到學校,晚上9點半才能回家。今年夏天她取消了前往北卡的度假,但表示幾乎已無可削減的開支。

不過,行業人士認為民眾將順利度過假日季。全國零售聯合會預計,11月和12月的假日消費將超過1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