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氣候專家稱為「湖泊效應」

上週五(11月7日)才入冬,在11月9日凌晨至10日,大芝加哥地區迎來第一場初雪,雖然帶給市民踏入銀白清晨、玉樹銀花的美景,卻讓市民在週一高峰期間帶來交通上的混亂。

據全美氣象台的報道,芝加哥今年第一場初雪帶來數吋的降雪,也預計此次降雪量將超過往年,讓美中地區的人們即可提前體驗冬天的嚴寒天氣以及純淨的美景。

在庫克郡(Cook County )、湖郡(Lake)、坎卡基縣和威爾縣(Kankakee and eastern Will)東部地區於9日晚間9點至週一中午發布冬季暴雪警報。預計降雪量約為8至10英寸,午夜前後降雪量將加大,並持續到10日上午晚些時候。芝加哥國家氣象局高級氣象學家吉諾·伊茲(J Izzi)表示,這種天氣狀況對於初冬來說「絕對不正常」。

據氣象局預測,降雪速度可能超過每小時3英寸,並伴隨頻繁的閃電和雷聲,以及零星冰雹。局部地區的積雪量甚至可能達到1至1.5英尺,且在短短幾英里的範圍內差異顯著。伊氣象專家茲表示,像我們預期的這種湖泊效應降雪帶帶來的降雪量並不常見,伊茲表示此是非常罕見,有時一年出現一次,有時兩三年才有一次。

據氣象局氣象學家凱文·杜姆(Kevin Doom)稱,這是本季的第一場雪,也是自2022年1月以來大芝加哥地區首次出現「影響顯著」的「湖泊效應」(Lake-effect Snow )降雪,此狀況的降雪現象發生在冷空氣經過溫暖的湖面時就形成了雪。雖然降雪時間可能不會很長,但雪量可能非常大。

氣象專家解釋當冷空氣穿過五大湖開闊溫暖的湖面時,它會吸收熱量和水分。當密度降低後,空氣上升、冷卻並凝結成雲,在下風方向的狹窄區域形成強降雪帶。在約15,000至20,000英尺的高空,一股異常寒冷的空氣鋒面正在移入。

同時,密芝根湖的水溫也異常偏高,為「湖泊效應「降雪創造了適當的條件。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的數據,10月份密芝根湖的平均水面溫度比30年來的平均水溫(略高於華氏57度)高出約華氏4.5度。這種溫暖的天氣一直持續到11月。上週,密芝根湖的水面溫度約為華氏55度,仍比平均高出幾華氏度。氣象家伊茲指出,當冷空氣覆蓋在如此溫暖的湖面上時,就會產生劇烈的不穩定性。

初雪都會造成人們出行的不便甚至危險性。因為降雪量大,街道清潔隊根本無法清理道路這會造成安全隱患,顯然,在高峰時段,車流量巨大,車輛可能會被困,導致除雪車無法通行。由於湖泊效應降雪可能導致芝加哥都會區和印第安納州北部出現低能見度和路面濕滑,從而造成「高速公路混亂」。據氣象部門稱,美中地區上次降雪是在今年的三月。

1991年至2020年間,芝加哥的年平均降雪量為38.4吋(約97公分)。但根據AccuWeather報告,去年冬天芝加哥的降雪量僅17.6吋(約44公分)。

近期由於政府停擺和聯邦航空管理局的緊急命令,奧黑爾國際機場的數百個航班被取消,另有1000個航班在周日延誤,航空旅行已經受到嚴重影響。

此外,芝加哥捷運局也表示,由於「湖濱大道附近出現惡劣天氣」,147路公車南北雙向路線已改道。印第安納州州警格倫·菲菲爾德警官警告說,降雪期間道路狀況危險。他告訴ABC7電視台,他們已經接到了大約50起求救電話。

然而,天氣轉變的快速也令人驚訝的,據全國氣象台預測,大芝加哥地區的氣溫將於11日回升至華氏45度,到了11月15日更回升至華氏60度左右。本報芝加哥訊

芝加哥迎來今年第一場初雪,密芝根湖畔猶如一幅山水畫。 梁敏育攝

降雪的時間雖短暫、當雪量卻非常大,將格蘭公園剎那變身為冰雪奇幻世界。 梁敏育攝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