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暫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

中國長期掌握全球超過九成稀土礦與稀土磁材加工能力,圖為被譽為「稀土之鄉」的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中新社

本報訊

中美領導人在韓國會談後,兩國逐漸重啟貿易往來。中方7日宣布暫停對稀土及其他關鍵材料出口的全面管制措施,同時解除對美產大豆的進口限制,作為近期與美國達成貿易休戰協議的一部分。

中方10月曾針對稀土連發6份公告,被形容為「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特朗普當時回應要對中國徵收100%關稅,隨後中美進行經貿談判。上月底,習近平與特朗普於韓國會談,雙方同意延長關稅休戰協議,緩解兩國間因貿易衝突升溫所引發的市場緊張與全球經濟放緩疑慮。

彭博社報道,根據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7日發布的聯合聲明,原先於10月初公布、涵蓋含有微量稀土成分產品的出口限制,自7日起暫停實施,持續至2026年11月10日。當中包括對超硬材料相關物項、部分稀土設備和原輔料相關物項、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對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境外相關稀土物項、稀土相關技術實施的出口管制。

不過,聲明僅提及10月的最新一輪出口控制,並未說明4月啟動的早期稀土限制措施。該措施在特朗普宣布全球性關稅後數日實施,曾令市場震動,並引發對供應鏈中斷的擔憂。白宮對此發布不同解讀,稱北京已同意核發「一般許可」,允許對美出口稀土原料,等同於「實質撤除」4月的出口限制。不過中方尚未證實此說法。

中國長期掌握全球超過九成稀土礦與稀土磁材加工能力,稀土被廣泛應用於電動車、智能手機與軍用武器等高科技產業,這項資源優勢被視為中國在中美貿易角力中的關鍵籌碼。中方此番暫停實施出口管制意味著,不只美國,原本受到相關稀土出口管制影響的其他國家也將獲得緩衝。

此外,海關總署還發布公告解除了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限制,宣布自11月10日起恢復CHS Inc.等3家美企的大豆輸華資質。

海關總署3月曾公布,由於在進口的美國大豆中檢出麥角和種衣劑大豆,暫停美國3家涉事企業的大豆進口資格。上周習近平與特朗普會晤時,雙方釋出改善訊號,中方表示願恢復採購美國大豆,美國財長貝森特也表示,中方承諾3年內恢復對美大豆採購。

值得一提的是,5日於上海開幕的第八屆進博會期間,廈門市國資委旗下供應鏈企業建發股份已與包括美國CHS Inc.和嘉吉在內的7家全球農業及貿易企業簽署總額逾52億美元的農產品採購協議。簽約品類涵蓋大豆、玉米、油脂及棉花等農產品。公司表示,合作將顯著提升其在全球供應鏈中資源配置能力。此次恢復合作顯示中美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重啟貿易往來。

另外,進博會期間,多名美國農產品貿易界人士公開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例如,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首席執行官薩特表示「中國市場無可替代」。他介紹,今年共有13個美國農業商品協會聯合參展進博會,涵蓋大豆、玉米、乳製品、肉類等領域。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