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人員中有「內鬼」 事前通風報信

調查人員認為,盧浮宮或有保安人員當「內鬼」,預先向賊人通風報信。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巴黎警方消息人士指,有證據顯示,盧浮宮一名警衛事發前曾與一名可能是賊人的人士接觸,提供館內保安系統的敏感資料,聯手犯案。即使調查人員開始掌握劫匪的身分,警方對尋回失物仍不感樂觀。檢察官指,此案可能由一名富有收藏家在背後策劃。

《紐約時報》訪問了兩名前珠寶大盜,如何看這起劫案。二位「前輩」都認為劫匪有內應,但不夠專業。

64歲的勞頓(Larry Lawton)1980到1990年代犯下連串珠寶劫案,跟他有關的失竊珠寶總值超過1800萬美元。勞頓在聯邦監獄服刑11年,出獄後成為演說家,致力鼓吹刑事司法改革,曾出版回憶錄《黑幫救贖(Gangster Redemption)》。

勞頓說,這些人根本稱不上專業,竟在逃逸途中落下兩件文物以及帶有DNA的作案用具。他尤其不能接受竊賊遺落了那頂價值約2000萬美元的皇冠,「我搶了25到30家珠寶店,價值大概1800萬到2000萬左右,連一枚戒指或耳環都沒丟過,他們卻丟了價值2000萬的皇冠?」他斷言竊賊選阿波羅畫廊下手絕非偶然,「他們有內應。」不過所謂內應未必與竊賊認識,而是指竊賊有渠道獲取內部消息。

英國珠寶大盜漢寧頓(Joan Hannington)活躍於1980年代,在盜賊圈曾有「教母」稱號,她的回憶錄《瓊:我如何成為英國最惡名昭彰鑽石大盜的真實故事》曾改編為電影,2024年播出,1970年代因詐欺入獄兩年半。

「教母」也說,本案肯定有內應,竊賊很清楚盧浮宮的安全性漏洞,贓物脫手應不難:「他們可以把寶石拆開,單獨出售,可以做成戒指。」她尤其訝異盧浮宮沒給館藏珠寶投保,「如果你擁有那麼多鑽石、珠寶、文物和其他,卻不投保,那真是太糟了。」

漢寧頓同樣批評了弄丟皇冠一事:「高明的竊賊就像吸塵器一樣,應把所有的鑽石都吸乾淨。」被問到有沒有甚麼建議給晚輩,勞頓說,若尚未離開法國就快些離境,雖然搭飛機有被捕危險,但應該還是有辦法夾帶珠寶。如果是她,會搭配橄欖油,將珠寶「藏在直腸」通過安檢。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