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於本周四(23日)閉幕後,滙豐發報告指出,中國致力於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進入了一個「關鍵轉型」時期,其中承諾優先發展實體經濟的方針,着重加強先進製造業、推動綠色轉型和數字化發展,策略與「十四五」規劃的發展一致,同時也凸顯中國對製造業實力的信心,以及希望進一步提升生產率的雄心。
經濟再平衡是當務之急
報告指出,經濟再平衡是中國的當務之急,而建立「統一的國內大市場」被視為關鍵舉措,以抑制地方保護主義、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從而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國內資源高效配置和生產力提升的障礙。
「反內卷」成潛在主題
報告又指,這也間接反映出產能過剩的反覆問題。雖然四中全會並未明確提出,但「反內卷」成為一個潛在主題。有趣的是,建立「統一的國內大市場」的目標與歐盟形成統一市場的宗旨相似,因此歐盟競爭法中的第三條原則——禁止成員國補貼,對防止中國破壞性競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增長受阻 去產能充滿挑戰
然而,由於當前國內外經濟增長面臨阻力下,令去產能充滿挑戰。同時,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關係界定也極為複雜,必須賦予地方政府足夠的自主權,保持其積極性和競爭力,將需要需要對激勵機制進行徹底改革。
另一方面,報告指四中全會強調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以加強協調發展,並優先考慮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相較於以往戰略的區別,該政策更加注重差異化的發展路徑,與「反內卷」運動相契合,同時強化社會保障體系,推動高質量就業,完善收入分配體系,提高教育和社會保障水平,支持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報告也提到,中國承諾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在貿易緊張局勢下,促進雙向投資(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