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一艘巨型戰艦的艦長召集軍官們,首次透露一項被嚴密保守的軍事機密:「各位要做好準備,將執行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美聯社》報道,1944年6月2日,其中一名軍官在日記裡寫道:「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開闢第二戰線,有人說要護送蘇聯艦隊,或是在冰島附近行動。所有人禁止上岸。」

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在法國烏伊斯特勒昂的海灘上,林秀英(Sau Ying Lam,音譯,中)手裡拿著她父親林秉宇的照片。美聯社
那個秘密,就是「諾曼第登陸」(D-Day)——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史上最大規模的海、陸、空聯合作戰,登陸納粹佔領的法國,擊穿希特勒的「大西洋防線」,並在11個月後終結其統治。
這名日記作者名叫林炳堯(Lam Ping-yu),一位來自中國的軍官。他與二十多名同袍遠赴歐洲,接受訓練並加入盟軍作戰。當時年僅32歲的林,在英國戰艦「拉米利斯號」(HMS Ramillies)上親眼目睹了諾曼第登陸的歷史時刻,留下珍貴的第一手見證。
這本詳盡卻被遺忘多年的日記,最近在香港一棟即將拆除的舊樓中被城市探險者意外發現。這份發黃的筆記,不僅重現了林炳堯的故事,也揭開了中國軍官參與諾曼第作戰的鮮為人知的一頁。

香港廢棄公寓行李箱內發現中國海軍軍官林炳堯撰寫的二戰日記。美聯社
隨著諾曼第戰役老兵日漸凋零,林的親筆記錄為世人留下另一個鮮活的聲音,提醒後人自由的代價與國際合作擊敗納粹的重要。
「看到陸軍的登陸艇多如螞蟻,散布海面,蠕動南行,」林在6月5日晚寫道,「全員就位,明晨四至五時可達指定位置,開始轟擊法國海岸。」
香港歷史愛好者Angus Hui與John Mak透過調查,拼湊出林炳堯如何登上「拉米利斯號」的經過,並證實這本長達80頁、以13,000字細緻中文書寫的日記屬真。兩人目前正在法國諾曼第的烏伊斯特勒昂(Ouistreham)舉辦展覽,介紹林與其他中國軍官的故事。
他們發現,日記出土地點的物業登記顯示,該被遺棄的九樓公寓屬於林的一位兄長;此外,許又在英國檔案館找到「拉米利斯號」1944年5月29日的航海日誌,上面記錄:「兩名中國海軍軍官登艦」,其中一人姓名拼錯為「Le Ping Yu」。
這本黑色皮革封面的筆記本命運多舛——曾被遺失、被尋回,如今又再度下落不明。據悉,它可能被從香港移民者帶往美國或英國。不過,許在消失前拍下了日記每一頁的照片,保留了林的文字。
「我立刻知道,這是我們必須深入了解的迷人歷史,」許說。麥補充:「這樣珍貴的一段歷史,差點就永遠被塵封。」
他們將日記影像分享給林的女兒林秀英(Sau Ying Lam,音譯),現居美國匹茲堡。她幾乎不知父親的戰時經歷。林炳堯於2000年辭世。她說:「我震驚極了。這就像一份禮物,讓我重新認識父親年輕時的樣貌。」
林炳堯是蔣介石在二戰期間派往英國受訓的二十多名中國海軍軍官之一。這批軍官途經埃及,還在金字塔前合影,隨後加入英軍。
林炳堯在日記中寫道,諾曼第當天「拉米利斯號」猛烈炮轟德軍防線時,他險些喪命:「有三枚魚雷朝我們發射,但我們成功躲過。」他的女兒說:「若那魚雷擊中,我今天就不會存在了。」

林炳堯(相片,藍色箭頭指處)的日記2025年10月4日在法國烏伊斯特勒昂展出。美聯社
根據船艦日誌與檔案,研究者證實至少有14名中國軍官參與了「海王行動」(Operation Neptune)——即諾曼第登陸海上部分的代號「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以及之後的聯合艦隊任務。
其中包括林炳堯在內的幾位軍官,還參加了1944年8月的「龍騎兵行動」(Operation Dragoon),即盟軍對南法的登陸戰。他於8月15日記下:「凌晨四時進入戰鬥位置,月色猶在,天際異常黑暗。六時開始轟擊法國海岸,拉米利斯七時開火。德軍抵抗薄弱,幾乎可說不存在。」
2006年,法國將最高榮譽「榮譽軍團勳章」頒予這批中國軍官中最後的在世者黃廷新(Huang Tingxin),當時他已88歲。黃說:「能參與反納粹戰爭,是極大的榮耀。」
林炳堯的女兒說,父親與同袍的故事至今仍具啟發性:「這象徵團結、勤奮與行善。二戰讓我們看到,只要團結,人類就能為共同的善而努力。」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