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羅里達州(Florida)野生動物官員證實,在該州發現了第二例俗稱「殭屍鹿病」的致命傳染病,並已啟動緊急措施以防止疫情擴散。這種高傳染性的慢性消耗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 CWD)是在上個月初,於靠近阿拉巴馬州(Alabama)邊界的霍姆斯縣(Holmes county),對一頭被車撞死的年輕白尾母鹿屍體進行例行篩檢時發現的。佛州先前唯一有記錄的病例是在2023年6月,於大約一英里外發現的一頭四歲母鹿。專家警告,如果這種在美國西部和東北部各州更為普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未能得到控制,將對野生動物管理產生嚴重的骨牌效應。
疾病特徵與「沉默殺手」稱號
根據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育學系的說法,慢性消耗病被稱為「沉默殺手」,因為受感染的鹿可能在數年內不表現出任何症狀,但最終會因腦組織損傷而死亡。其症狀包括體重減輕、行為異常、失去協調能力、過度流涎等。這種疾病目前沒有疫苗或治癒方法,且容易透過動物間接觸、環境污染和壁蝨傳播,但對人類無害。佛羅里達州的白尾鹿數量估計高達70萬頭,每年約有10萬頭被獵殺,是該州最受歡迎的獵物。
佛州官方緊急應對措施
為應對此次疫情,佛羅里達州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Florida fish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commission, FWC)已在霍姆斯縣及鄰近的傑克遜縣(Jackson county)和華盛頓縣(Washington county)實施了特別管理區,並加強了監視和監測計畫。目前還有90隻動物的檢測結果尚待公佈。委員會也針對本月稍晚開始的狩獵季節,在管理區內實施了特別規定,包括強制要求對所有鹿屍進行檢查。委員會的CWD監測協調員詹姆斯·凱利(James Kelly)在聲明中表示:「佛州的早期發現使我們處於CWD管理的最佳情況,因為較小的疫情爆發在控制上更為實際。」
專家警告:恐現骨牌效應
野生動物生物學家史蒂文·謝伊(Steven Shea)是鹿群研究專家,他在佛州中部管理著超過五十萬英畝的物種棲息地。他指出:「這種疾病目前可能是北美鹿群和狩獵活動的最大威脅。」他補充說,根據已知的所有情況,CWD將會繼續蔓延,所有試圖控制和根除的案例都以失敗告終。因此,各機構實際上能做的只是減緩其傳播速度,並將其控制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謝伊擔心,如果CWD在佛州紮根,將會產生嚴重的連鎖反應。
謝伊進一步解釋了這種「骨牌效應」的運作方式。獵人必須將鹿頭送去檢測,並等待結果才能處理鹿肉,如果結果呈陽性,就必須丟棄所有肉品。他擔心這會導致白尾鹿獵人的數量下降。由於獵人是美國許多地區控制鹿群數量的主要方式,若獵人減少,鹿的數量將會失控,進而導致更多的車輛撞擊事件和農作物損害。更重要的是,獵人是支持北美所有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的最大收入來源之一,獵人減少意味著資金減少,這將損害所有野生動物的保育計畫,而不僅僅是白尾鹿。
新聞來源:The Guardian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