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芷茵
二十年前訪問過方力申,他是曾創下十一項香港游泳紀錄的傑出泳將,其中一項紀錄,更在二十一年後才被打破。2019年完成「45公里環島泳」,今年8月在新加坡舉行的世界先進游泳錦標賽勇奪男子200米仰泳45至49歲組別冠軍。由他來分享通過參與運動和比賽學會的人生道理,有意義同時具啟發性。
我問方力申自小習泳為他帶來甚麼好處,沒想到冠軍人馬提到的不是勝利,而是挫折:「自小接受體育訓練的好處是一早就讓我嘗遍及習慣失敗!教練給運動員的目標總是一下子難以做到的,最常要面對的就是挫敗。如果說現在的孩子普遍受到過分保護,導致抗逆力偏低,讓他們認真地學習一種運動,可以早些接觸及接受『人就是會失敗』的現實。」
做不到教練的要求,不要以為死命練習就能夠突破難關,第一步是要自省,例如方法是否用對——未盡全力可以靠更加努力去彌補,但用錯力而不斷繼續用力的話,豈止徒勞無功?分分鐘距離目標越來越遠!這等於要推開一道原來設計是要用「拉」才能打開的大門,方向錯了,不論使多大的力,門始終只會紋風不動。
方力申在談到自省時更補充,除了要檢討方法,到了某些屢試屢敗的時候,也需要和自己坦誠對話,問問究竟這個項目是否適合自己?自己的優勢是甚麼?限制是甚麼?還有進步的空間嗎?要不要試試其他範疇?因為現實就是:有些事情,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有些追求,不是一味出死力就能達到!
正所謂「天道酬勤」,努力從來都是被讚譽、被鼓勵的美德,但更不容忽視的是要伴隨方法與智慧,才可避免用錯力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