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智能其名垃圾其實

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在職場應用出現不少反效果。Adobe Stock

研究人員警告,有些AI生成內容成為「工作垃圾」破壞生產力。Adobe Stock

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在職場應用日趨普及,卻出現一些與AI開發公司宣傳的反面效果,諮詢公司BetterUp Labs的研究人員與史丹佛大學社交媒體實驗室創造了一個新詞彙來描述低品質的AI生成作品:「工作垃圾」(workslop)。

研究人員日前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將「工作垃圾」定義為「表面光鮮卻缺乏實質內容來有效推進特定任務的AI生成內容」。

文章稱,當員工運用AI工具產出低投入、看似合格的工作成果,最終卻給同事製造更多工作量。在日益充斥低質AI生成帖子的社交媒體中,這類內容常被稱為「AI垃圾」,而在職場情境下,文章將此現象稱為「工作垃圾」。

隨著AI工具普及化,職場應用時看似能快速產出光鮮的成果:格式完美的PPT簡報、結構嚴謹的長篇報告、非專家撰寫卻看似條理清晰的學術論文摘要,以及可執行的程式碼等等。有些員工用AI協助潤色優質成果,另一些人卻藉此製造實質沒用、內容殘缺或無關項目關鍵脈絡的內容。

這種「工作垃圾」的隱蔽危害在於將工作負擔轉嫁給下游人員,迫使接收者進行解讀、修正或重做,換言之,它將負擔從創作者轉移至接收者身上。

研究人員稱,根據一項仍在持續進行的調查,在受訪的1150名橫跨各產業的美國全職員工中,40%的人表示過去一個月曾收到「工作垃圾」,估計工作中收到的內容平均有15.4%屬於此類。受訪者稱,該現象多發生於同事之間佔比40%,但下屬向主管提交工作垃圾的比例也達18%,有16%的工作垃圾是自上而下流傳,由主管傳遞至團隊成員,甚至源自更高層級。「工作垃圾」現象遍及各產業,但專業服務與科技領域受影響尤為顯著。

報告指出,每次「工作垃圾」平均耗費員工1小時56分鐘來「擦屁股」。根據受訪者自報薪資,這些工作垃圾每月造成186元的隱性稅負。以擁有1萬名員工的組織為例,若以工作垃圾發生率(41%)估計,每年將造成逾900萬元的生產力損失。

受訪者還指出工作垃圾的社交與情感成本,包括如何在層級關係中委婉應對這類問題。當被問及收到工作垃圾時的感受時,53%的人表示惱怒,38%感到困惑,22%則認為受到侮辱。

報告敦促企業領導者反思,應示範有目的的使用AI、建立明確規範,並提倡將AI定位為協作工具而非偷懶捷徑。

科技-三藩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