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之用

許芷茵

  數年前,有出版社請我寫一本書,3月邀約,趕同年7月書展出版,我想了想便一口答允。其時工作超忙,每天有千頭萬緒的事情要解決:公幹、開會、接洽、爭取,還有無窮無盡的案頭文件……戰友們擔心:「晚上真的還寫書嗎?」

  白天像打仗一樣,哪有時間掛心寫作?遂定下時間表:每天晚上一到九時,定必放下手頭工作,淋個浴,然後坐下來寫。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每天,準時,不論整天下來多麼營營役役,就在這十數分鐘的淋浴期間,腦海自然會出現當天要寫的內容。我形容為:「個天每日會跌二千字給我。」需要做的,就是坐下來把那二千字在電腦上打出。

  每日兩千字,不消兩個月,整本書已經成形,隨後成功出版。我原歸功於紀律,後來有機會讀到老子《道德經》關於「無之用」的篇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才醒悟真正的魔法在於「沐浴」,在於在煩囂生活中「空出自己」,方能接受來自宇宙的訊息和禮物。

  老子的意思是:車輪之心(轂)中空,連接輪軸,令車輪轉動。用水和土製成的陶器(埏埴)中間有空位,發揮盛載的功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四壁內有空間,可供出入及居住。

  人腦需要放空,才能容納新的思維。越是用力地計劃與籌謀,反而容易陷入「腦閉塞」的死胡同。

  放空的方法很多:打坐冥想、親近大自然……影后張艾嘉說她不拍戲時會做家務,做一些手\xf9埵ㄤ菕B腦袋閒著的事,道理一樣,就是放空。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