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聯盟官方宣布,明年賽季開始全面啟用自動好壞球判決系統(ABS),俗稱機器主審,例行賽、季後賽一體適用。不過ABS只是輔助判決的角色,類似網球的鷹眼系統,球員不服判決時可提出挑戰,比賽全程依然是人類主審執法。
ABS挑戰系統與網球的鷹眼系統類似,每座球場將設置12部攝影機來追蹤投球軌跡,誤差大約為1/6英吋。ABS依據每位球員的身高制定好球帶,球員身高的53.5%做為好球帶上緣,身高的27%做為好球帶下緣,寬度固定為17吋(43.2厘米),深度為本壘板前後各加8.5吋(21.6厘米)。
根據挑戰規則,每場比賽中各隊擁有兩次挑戰機會,若挑戰成功不會消耗次數,延長賽每局可挑戰一次。有權提出挑戰的僅限打者、投手、捕手,必須在主審判決之後立即提出,以觸碰帽子或鋼盔的動作向主審示意,場邊隊友包括總教練都無權挑戰或協助。球員挑戰之後,ABS借助鷹眼系統繪製軌跡,同步播放到球場大熒幕給觀眾看。
經過小聯盟與春訓的試行,打者平均挑戰成功率50%,投手捕手成功率54.4%。整個挑戰在14秒內完成,不至於拖慢比賽,還能減少球員與主審爭吵而浪費的額外時間。
春訓的問卷調查顯示,72%球迷肯定ABS挑戰對比賽有正面影響。聯盟分析,人類主審、ABS的判決差異在於機器好球帶是長方形,人類主審的好球帶較圓,稍微對投手有利,也會受到捕手的技術影響。在全面機器執法的情況下,四壞保送數量會明顯增加,聯盟高層與球員都不喜歡拖遝的比賽節奏。
不過,由6名球團管理層代表、4名球員與1名裁判組成的大聯盟11人競賽委員會,對於使否採用ABS挑戰系統並非全體一致同意。有球員投下反對票。競賽委員會4名球員之一的洋基外野手史雷特認為,「任何科技都無法保證100%的準確性,裁判同樣如此。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接受這個系統帶來的誤差,即便這個誤差非常、非常微小。」
大聯盟裁判整體判決正確率為94%。去年球員、教練和總教練因判決問題被趕出場比例為61.5%。今年賽季截至21日的數據,顯示比例有60.3%。這些數據包含言語辱罵、因抗議判決丟裝備以及其他不當行為而遭趕出場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