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 Chao Remarks:
感謝各位頒發這份殊榮。我知道今晚在座有許多創業並經營自己企業的企業家們。
首先,我要恭喜各位的勇氣、決心與遠見。你們正在為社會作出貢獻,為員工創造就業機會。
在我公司,同事們就像我的家人一樣。即使到今天,我仍然每天上班。我非常喜歡與年輕同事們交流,向他們學習,也讓他們從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畢竟我在國際航運領域已有超過六十年的經驗。我的妻子與家人一生都在幫助我經營事業。
當我第一次創業時,已經38歲了。我在中國成長,但因為內戰,21歲時被迫遷居台灣。
在台灣,我努力工作,在29歲時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船長之一。我參加全國考試並取得第一名,才有機會來到美國。
剛到美國的日子非常艱難。由於我的學歷檔案留在中國大陸,沒有學校願意在沒有成績單的情況下錄取我。然而,我心中有個想法——我要學習管理。
最後,我進入了紐約牙買加的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上課。攻讀MBA的同時,我已經在規劃未來要創辦一家航運公司。雖然也有機會進入房地產等其他領域,但我決定憑藉自身在航運的知識和專業,還是要堅持走航運之路。
最初,我的辦公室只有兩個小房間。一間是我的辦公室,另一間坐著我的秘書。我一開始是為亞洲兩家公司擔任船東代表。這兩家公司由兩個家族擁有,但當時家族的兒子們都還太年輕,無法接管,所以我得到機會來幫助他們。
一開始要爭取業務非常艱難。只有當別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人們才會來找我。
所以,我從不害怕問題。我把問題看作是機會。
要成功,必須努力工作。航運業是全年無休、24小時不停的。但光努力不夠,還要有創新與創意。不能一成不變,必須不斷思考新的做事方式。
我的第一個重大突破是在越戰時期。當時我在聖約翰大學的一位同學進入了美國農業部(USDA)工作。美國政府當時在戰爭期間要把大米運送到越南。
一噸大米的成本大約是50美元,而運費卻高達55美元。所以我的同學努力想辦法降低運費。他想起了這位在航運業的中國人——雖然他忘了我的名字,便叫我「查理·趙」(Charlie Chao)。
我立刻飛到華盛頓見他。我對他說,我可以以25美元承運。這位官員想了想說,他們只能支付23.5美元。我的成本大約是10美元一噸。我假裝考慮了一下,最後說「好」。
官員非常高興,他說可以隔天簽約,並要我帶團隊一起去。
當時公司裡只有我一個人!真是「光桿司令」。我沒有人可以帶去,所以需要時間找人陪同。我便說我的行程非常忙,不如兩天後再見面。他同意了。
我馬上飛回紐約,請了一位碼頭公司代表大衛·奧康納(David O’Connor)陪我去華盛頓。他高大英俊,我覺得美國人會更容易接受他。
就這樣,我的事業起步了。我們成為最大宗對越南的大米承運商。
後來,當孟加拉戰爭爆發(東巴基斯坦與西巴基斯坦分裂)時,聯合國正在尋找可靠的船運公司。美國農業部推薦了我。這證明了表現與聲譽的重要性。若沒有好的表現,生意是無法長久維持的。
一切與聯合國的合作進展得很順利,但後來災難發生了。我的船隻在戰火中沉沒。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但我卻失去了所有。
我飛回亞洲,這是一趟艱難的旅程,因為我必須告訴合夥人,我們的合資全都虧光了。但我告訴他:就算花我一生,我也要償還我應承擔的部分。這位年長的合夥人非常仁厚,他送了我四幅描繪四季的畫框,並告訴我:「人生就像四季更替。我相信你。你會東山再起。」他原諒了我的債務。我永遠感激他,並努力以公平和寬厚的態度對待他人。
創業路上有無數的挫折與挑戰。
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創業家們:人生總有起落,所有事業也都有周期。我們必須堅強、有毅力,持續前行。
企業不能停滯不前,一旦停滯,就會落後。我們必須不斷改進,不斷創新。我感到非常幸運,一生有已故妻子的陪伴與支持,並養育了這麼好的家庭。我也非常感謝上主的祝福。
祝各位一切順利。只要你們持之以恆、永不放棄,事業一定會不斷壯大!

趙錫成博士與趙小蘭出席全美亞太裔總商會年度晚會。

趙博士向台下嘉賓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