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為非洲小農提供農耕建議

2023年熱帶氣旋弗雷迪(Freddy)橫掃非洲馬拉維(Malawi)南部時,馬雷(Alex Maere)倖存了下來,但他的農場卻未能幸免。

隨洪水沖走了他位於山麓的小農田的土壤,這位59歲的農夫眼睜睜看著數十年心血消失。他往年每季收穫850公斤玉米養活三女二子,但災後僅從廢墟中搶救出8公斤。

弗雷迪氣旋讓馬雷意識到若想生存下去,必須改變沿用多年的耕作方式。如今,他和該國數千名小農一樣,使用非牟利組織「國際機會」設計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獲取農耕建議。馬拉維政府支持這項計劃。這個農業依賴型國家近期接連遭受氣旋侵襲和厄爾尼諾引發的旱災。馬拉維的糧食危機主要時小農困境,全國2100萬人口中逾80%仰賴農業維生,貧困率居全球最高之列。

去年,AI聊天機器人建議馬雷在種植主糧玉米和木薯之餘,改種馬鈴薯以適應土壤變化。他嚴格遵循指示後,成功種出半個足球場大小的馬鈴薯田,銷售額突破800美元,扭轉了自己與子女的命運。

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指出,AI有望提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農業生產力。該地區約有3300萬至5000萬小農戶,供應著當地70%至80%的糧食。

隨著全球AI應用蓬勃發展,非洲農民得以運用新技術識別作物病害、預測乾旱、設計增產肥料,甚至尋找價格合理的拖拉機。數據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農業相關技術的私人投資額從2014年的1000萬美元躍升至2022年的6億美元。

在馬拉維使用的AI工具Ulangizi在當地奇切瓦語中意為「顧問」。該程式基於WhatsApp平台,支持奇切瓦語與英語雙語操作。使用者可輸入文字或語音提問,不識字的人也可拍攝作物病害照片詢問。美聯社電

科技-三藩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