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僑界共享台灣文化與感動 星空電影院放映《神木之森》

由波士頓台灣同鄉會與波士頓影展協會共同主辦的「星空電影院」,16日傍晚於牛頓市海德社區中心的戶外公園舉行。本次活動放映紀錄片《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吸引近200位僑胞與當地居民參加。大家在星空下觀影,伴隨微風與笑聲,共同沉浸於阿里山森林鐵道的壯麗風光與人文故事之中。

紀錄片《神木之森》聚焦於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與文化資產——阿里山森林鐵道。該鐵道建於日治時期,因應林木運輸而開闢,蜿蜒於海拔2000多公尺的群山之間。影片以精緻的航拍與細膩的敘事,重現阿里山小火車穿越雲霧、跨越溪谷的獨特景象,並串連起沿線的人文歷史與居民生活。

導演在片中除呈現阿里山的四季之美,也特別關注鐵道與森林共生的意義。火車在群山神木之間緩緩前行,仿佛在訴說一段與自然和文化共存百年的故事。片中不乏老車長與居民的口述記憶,他們的回憶讓這條鐵路不再只是交通線路,而是一條連接世代、傳遞情感的生命軌跡。

據介紹,該片製作團隊歷時一年多進行拍攝。由於阿里山氣候多變,山區時常雲霧繚繞,攝製組常需在凌晨四、五點守候,只為捕捉小火車穿過日出雲海的瞬間。

此外,鐵道沿線地形險峻,部分路段仍因颱風或土石流造成中斷,拍攝工作充滿危險與挑戰。製作團隊甚至需要背負沉重的攝影器材徒步進入部分山區,以便獲得最佳的取景角度。正是這份專注與堅持,讓影片最終呈現出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與動人氛圍。

影片還特別記錄鐵道修復人員的工作日常。觀眾得以看到他們在陡峭山坡上檢修軌道、冒雨搬運工具的身影。這些畫面讓人們體會到,阿里山小火車之所以能在世紀風雨後繼續行駛,不僅依靠大自然的恩賜,更源於一代代工作者的默默守護。

現場講解與文化體驗
活動現場,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來自高雄、現任舊打狗驛館長暨《鐵道情報》總編輯的古庭維到場導覽。他為觀眾詳細介紹阿里山地理景觀、森林鐵道的歷史與特色,以及台灣鐵道文化的發展脈絡。古庭維指出,阿里山小火車不僅是一項觀光資產,更是台灣文化記憶的一部分,它記錄了產業變遷、族群交流與土地情感,值得全球華人共同珍視。

除觀影與講座,現場還設有「台灣夜市風」攤位,提供鐵路便當、烤香腸等地道美食。觀眾一邊享用熟悉的台灣味,一邊觀賞影片,氣氛熱烈溫馨。許多觀眾表示,電影與美食的結合,讓他們彷彿身臨其境地回到阿里山,感受到濃濃的鄉愁與歸屬感。

影片放映後,現場爆發出熱烈掌聲。多位觀眾接受採訪時表示,紀錄片不僅展示阿里山的壯麗風光,也喚起他們對家鄉的思念。一位當地居民表示,透過這部片,他第一次認識到阿里山鐵道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他認為這樣的電影,不僅對僑胞有意義,也能讓更多國際友人了解台灣的自然與人文魅力。

波士頓文教中心主任高家富當日亦蒞臨現場,他除對影片表達高度肯定外,也向觀眾推廣僑委會i僑卡,鼓勵大家踴躍申辦,進一步連結海外僑胞與台灣。

「星空電影院」不僅是一場單純的戶外電影放映,更是一場融合電影藝術、文化推廣與社區情感的盛會。紀錄片《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在波士頓的放映,讓僑胞與當地居民共同感受阿里山的壯闊與台灣的溫度,也見證海外社區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感。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高家富主任(右二)同古庭維(左三)、張馨云(左二)、林致中(右一 )等人合影。主辦方提供

「星空電影院」現場。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