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調遷項目香港仔「漁映樓」正式入伙

房協的屋邨重建工作再取得新進展。為配合香港仔漁光村第一期重建計劃而全新興建的石排灣道調遷項目「漁映樓」已經落成。受影響的漁光村居民由本月中起陸續辦理入伙手續。日前,房協總監(物業管理)潘源舫在「漁映樓」歡迎首位住戶鄭太一家新居入伙,並一同參觀新單位和大廈的康樂配套設施。鄭太則讚「漁映樓」環境舒適,原區安置亦便利街坊延續鄰里情。

潘源舫表示,漁映樓引入包括智慧機械巡邏狗、智能清掃機等多項智慧屋邨管理措施,增加管理效率之餘,亦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和幸福感。房協各個屋邨重建計劃正有序推進。在規劃屋邨重建時,妥善安置居民是房協的首要考慮。漁映樓入伙充分展示房協「以人為本」的精神,盡量滿足重建戶原區安置的願望,讓居民在居住了大半生的熟悉社區延續多年的鄰里網絡和感情。房協已委聘專責的社工服務隊全方位支援居民,協助他們順利調遷,並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與漁光村居民及地區持份者保持聯繫。」

「漁映樓」引入智慧屋邨管理,例如採用智慧機械巡邏狗、 智能清掃機、及於天台裝設太陽能發電板。
「漁映樓」引入智慧屋邨管理,例如採用智慧機械巡邏狗、 智能清掃機、及於天台裝設太陽能發電板。

 

「漁映樓」設有平台花園,為居民提供康樂設施。
「漁映樓」設有平台花園,為居民提供康樂設施。

 

漁映樓」引入智慧屋邨管理,例如採用智慧機械巡邏狗、 智能清掃機、及於天台裝設太陽能發電板。
漁映樓」引入智慧屋邨管理,例如採用智慧機械巡邏狗、 智能清掃機、及於天台裝設太陽能發電板。

 

「漁映樓」引入智慧屋邨管理,例如採用智慧機械巡邏狗、 智能清掃機、及於天台裝設太陽能發電板。
「漁映樓」引入智慧屋邨管理,例如採用智慧機械巡邏狗、 智能清掃機、及於天台裝設太陽能發電板。

 

《漁光竹映》五幅畫作以竹織藝術呼應漁光村五座以漁港及大海元素而命名的樓宇,分別為海鷗樓、靜海樓、海港樓、白沙樓及順風樓(由左至右)。
《漁光竹映》五幅畫作以竹織藝術呼應漁光村五座以漁港及大海元素而命名的樓宇,分別為海鷗樓、靜海樓、海港樓、白沙樓及順風樓(由左至右)。

 

房協與嘉賓及出席的南區區議員一同參觀「漁映樓」。
房協與嘉賓及出席的南區區議員一同參觀「漁映樓」。

 

「漁映樓」首位入伙住戶鄭太由住家艇「上岸」遷入漁光村逾三十載。鄭太表示原區安置令她感到欣慰,「漁映樓」單位設施簇新,平台花園方便孫兒遊玩,舊街坊亦能繼續見面聯誼,充滿歸屬感。此外,房協提供搬遷津貼和首四年的租金減免,有助減輕我們的經濟負擔。」近年,房協積極邁向智慧屋邨管理,推動可持續發展,「漁映樓」便採用多項措施,包括天台安裝太陽能發電板,引入智慧機械狗輔助巡邏、智能清掃機清理公共地方,以及利用無人機探測樓宇和附近山坡狀況,提升大廈保養的成效和樓宇安全。

「漁映樓」位於石排灣道,共有27層,提供600個出租單位,涵蓋各類戶型,可供由一至二人、三至四人,至最大的單位適合五至七人家庭居住,並設有平台花園、兒童遊樂及長者康體設施和停車場等配套。受漁光村第一期重建計劃影響的住戶可優先選擇調遷至「漁映樓」,並可獲發一筆過搬遷津貼及首四年租金減免安排。「漁映樓」的剩餘單位將會供房協轄下其他重建屋邨(包括觀塘花園大廈及真善美村)的受影響租戶申請調遷。漁光村整個重建項目完成後將提供逾2,900個單位,數目是重建前的兩倍半。第一期重建涉及順風樓、白沙樓及海港樓,預計於2034年完成。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