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適逢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資深收藏家林凱斌特別向本報分享其珍藏的日本侵華文物及捐贈藏品的故事,盼藉此喚起公眾對歷史的記憶與文物保護的關注。
林凱斌展示了一枚珍貴的「滿州國」4分郵票。該郵票於1941年5月25日發行,與2分郵票一同組成「兵法實施紀念」套票,象徵當時東北地區在日本控制下,華人被迫服兵役,甚至出現「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悲劇。他指出,「滿州國」是日本於1932年至1945年間扶植末代皇帝溥儀建立的傀儡政權,其發行的郵票已成為見證侵華歷史的重要物證。
此外,他還分享兩款民國時期的紙幣收藏。一款為民國33年(1944年)由「中央儲備銀行」發行,另一款則為民國25年(1936年)「中央銀行」發行。雖然兩者皆印有「中央」字樣及國父孫中山肖像,但前者實為日本在汪精衛政權時期設立的金融機構發行,背後意圖在於破壞中國抗戰時期的經濟。他收藏的汪精衛政權發行1000元券,同樣屬於日本侵華文物,現正尋找合適博物館捐贈永久及收藏。
談及捐贈經歷,林凱斌透露,早前他將已故美國大學博物館系教授Linda Ellis博士生前收藏的150個博物館專題首日封及逾千枚郵票,全數轉贈廣州「天河博物館」,以紀念恩師。該批藏品近日已順利運抵並完成入藏,館方計劃於「國際博物館日」期間舉辦巡迴展覽。林凱斌表示,這套博物館專題首日封極為罕見,或為全中國唯一。
1949 年6月6日由「廣東省銀行」發行的拾圓「大洋票」,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政權發行的最後一套鈔票。面值有1 分,5 分,1 角,5 角,1元,5 元,10 元,100 元共8 種。由中華書局承印。1949年10月14日中共解放廣州,鈔票也在同日停止使用。中華民國政府敗退至臺灣,大量未使用的新鈔亦一同運往,最後被燒毀,少數留在收藏界手裡或入藏歷史博物館。
更令他驚喜的是,天河博物館館長在收到捐贈消息後短短數小時內,便有一位中國集郵收藏家主動聯繫,願意捐贈數量達其數倍以上的郵品與郵票。該收藏家坦言,過去並不知博物館需要公眾捐贈,得知消息後深受啟發。
林凱斌希望,自己的行動能帶動更多人關注並支持博物館發展,讓珍貴的歷史文物得以保存,並在未來繼續教育下一代。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