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區媒體(American Community Media)周五邀請史丹福(Stanford)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馬奧尼(Neale Mahoney)、前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副局長賽義德(Dilawar Syed)等多位專家,深入探討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新關稅計畫對美國經濟的深遠影響。
專家們一致認為,儘管關稅被特朗普政府視為「談判藝術」,但造成的不確定性正給美國經濟帶來嚴峻挑戰,尤其是對小企業和普通消費者影響最大。
馬奧尼指出,關稅的影響正逐漸顯現,主要衝擊兩大群體:依賴進口原材料的美國企業和普通消費者。儘管過去一年美國經濟強勁,但今年初以來,關稅不確定,經濟成長已放緩一半,從去年的 2.5% 降至 1.2%。
具體來說,消費者將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尤其是服裝、電子產品、咖啡和玩具等進口商品。雖然關稅的整體影響可能不會「災難性」,但正在讓物價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勞動力市場方面,馬奧尼表示,就業增長已連續三個月放緩,目前每月新增就業崗位約為 30,000 個,僅為維持勞動力成長所需的一半。這意味著企業正在暫緩招聘,而這通常是大規模裁員的前兆。雖然目前還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但勞動力市場正處於一個令人擔憂的軌道上。對於工薪階層而言,情況尤其嚴峻。
前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副局長賽義德表示,對於小企業來說,穩定性至關重要。但特朗普政府「忽上忽下」的關稅政策使得企業難以進行長期規劃。
他強調,關稅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小企業問題,因為美國 97% 的進口商都是小企業。這些企業不僅要應對更高的成本,還要處理複雜的關稅文書工作,增加了沉重的行政和財務負擔。
根據一項針對 650 家小企業的調查,小企業主信心已降至 15 年來的最低點,甚至低於疫情和 2008 年大衰退期間。調查還顯示,58% 的小企業主認為,與一年前相比,他們的經營狀況更糟。
當被問及是否有任何產業能從關稅中受益時,馬奧尼承認,國防和能源等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產業可能會受益。一些能夠與特朗普達成協議的大型企業執行長也可能從中獲利。
對於絕大多數小企業和普通民眾來說,他們沒有能力與政府談判,因此將直接承擔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馬奧尼認為,儘管政府可能會支持某些關鍵產業,但他對本屆政府是否有正確的理由來實施這些政策表示擔憂。
河濱加大經濟學教授德奧利卡爾(Anil Deolalikar)分析了關稅對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影響。他指出,儘管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僅占其 GDP 的一小部分,但關稅仍可能對特定產業產生重大影響,導致這些國家的失業率上升。
德奧利卡爾表示,美中兩國極有可能達成協議,因為兩國經濟高度相互依存。然而,由於美國要求印度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以及美國不是巴西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才是),印度和巴西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