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水埗長沙灣道早前揭發兩母子倒斃屋內謀殺案,一名有情緒病記錄的女子,懷疑因精神壓力在寓所殺害85歲母親和47歲患有唐氏綜合症親弟。事件令社會關注政府對「以障護障」的支援是否足夠。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加強醫管局與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互通,及早識別及出高危照顧者及家庭。
林正財今(16日)在電台表示,這個個案本身是病患,但既要照顧母親,又要照顧唐氏綜合症弟弟,令挑戰和壓力爆煲,政府正努力找出這類型高危照顧者。他指,資訊和數據互通很重要,香港有數以十萬計的照顧者,政府需要加強照顧者的情緒支援,並想方法識別高危人士。照顧者家庭通常接受多項政府服務,如社署服務及醫療服務等,如何能利用大數據,將他們找出很值得討論。
私隱問題窒礙政府推展數據互通
他指,社會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高危人士,除了照顧者,還有幾十萬獨居或者雙老家庭,如果找到他們出來後,發覺支援服務不足,相信政府一定會增加相關服務 ,所以並非服務容量不夠,而是怎樣找到他們出來。他建議參考新加坡,加強醫管局與政府不同部門之間數據互通,找出高危家庭及照顧者。





政府上個月起推出了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計劃,林正財表示,試行目的是試行機制,不是試行效果,相信一定會有幫助。
另外,林正財指,預計政府年底前會提出精神健康「二級三層應急機制」框架,加強社會不同單位,包括學校、職場及朋輩之間,識別身邊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委員會已請一間大學進行相關研究,暫時未有具體日子。他重申有關機制重要,要在不同場景建立機制,才能達至預防及盡早介入的目標。
相關新聞:
深水埗雙屍案婦疑壓力爆煲行兇
深水埗雙屍案│52歲無業女涉弒母殺弟控兩謀殺罪 押後11.7再訊 控方透露被告有自殘傾向
可探討利用平安鐘網絡將樂齡科技入屋
近期接二連三揭發獨居長者在家離世無人發現的個案,令人關注支援是否足夠。林正財重申,因數據未能互通,難以找出這些高危長者,如何能夠找出他們是一項挑戰。他認為,可以多從科技角度去想辦法,樂齡科技完全無私隱問題,若探測長者有異常時會即時通知後台作出支援,可探討利用平安鐘網絡開展,做到「平靚正」及入屋,相信可以幫助解決部分獨居及雙老戶長者問題。
他稱,有了科技,網絡又建立得好, 整個機制建立起來,就可以主動出擊,找到有需要幫助的長者出來,加上利用人工智能(AI )可以知悉長者的生活習慣,感應到有否狀況發生,利用科技配合傳統上門服務,若配合得到,相信可以幫到很多長者。
相關新聞:
獨居老婦公屋化白骨料過身年半
他又稱, 孤獨死問題是世界性,在日本尤其嚴重,所以如何開放門口,建立鄰舍關係至關重要, 正如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所講,要建立幸福屋邨,將幸福感帶給市民。他認為,是絕對值得鼓勵,除了有瓦遮頭之外,都要有愛及有鄰舍關係,縱然無子女在身邊,但都可以仍有鄰舍及朋友在身邊,所以絕對有空間可以再做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