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社安金制度施行90週年 面臨空前威脅

本報訊
90年前,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簽署《社會安全法》,承諾為長者提供經濟穩定,打造更穩健的經濟結構。如今,社安制度每月為近6,900萬人發放福利,成為65歲以上民眾的重要收入來源,廣受跨黨派支持。然而,這一制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財務與政治挑戰。
《美聯社》報道,社安基金長期面臨支付全面福利的資金短缺。最新報告顯示,基金破產日期從2035年提前至2034年,屆時僅能支付約81%的福利。民主黨總統拜登簽署的《社安公平法》廢除了「意外收益削減」及「政府退休金抵扣」條款,提高前公職人員福利,加速資金消耗。特朗普政府的新稅法為65歲以上人士提供臨時扣稅優惠,但低收入長者難以受惠,進一步加劇財務壓力。AARP執行長米耶西亞明特喬丹預估,至社安百年時,領取者將增至8,200萬人,強調需確保制度長期穩健。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90年前,簽署《社會安全法》。美聯社

財政部長貝森特提出的「特朗普帳戶」引發私有化疑慮,雖後澄清非意圖私有化,但討論再掀波瀾。小布殊2005年推動個人退休帳戶未果,顯示公眾普遍反對私有化。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格倫哈伯德建議縮小社安規模,限制富裕退休者福利,同時提高最低福利並減緩其他人的增長速度,以避免大幅加稅。社安維權組織「社會安全工作」主席南希奧特曼則擔憂特朗普政府可能將福利管理私有化,進一步削弱制度。
美聯社與NORC民調顯示,長者對退休後能否領取社安福利信心下降,尤其是民主黨支持者。反觀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瑞秋格雷斯勒認為,社安規模過大,偏離為低收入者提供安全網的初衷,建議轉向個人投資帳戶,並將福利調整為按工齡統一標準,以提高低收入者福祉,但對中產階層影響不明。
社安制度作為美國經濟支柱,90週年之際正面臨財務枯竭與管理危機。歷任政府的不作為與新政加速了破產風險,私有化爭議與公眾信心下降更添挑戰。改革勢在必行,但需平衡財務穩健與公平性,確保這一制度能繼續為數千萬美國人提供保障。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