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期四天半的美國社會學年會於芝加哥圓滿落幕。洛杉磯加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社會學研究學會(SRA)主席周敏,結束緊湊行程啟程返洛之際,接受本報訪談,分享她在學術、文化與人文交流上的豐碩收穫。
本屆年會吸引一百多名來自全球的學者齊聚芝加哥,研討議題涵蓋族裔社會網絡、移民研究、經濟不平等等前沿領域。周敏身兼多重角色,不僅主持SRA年度晚宴,邀請普林斯頓大學達爾頓‧康利(Dalton Conley)發表關於基因組革命與社會學交叉研究的主旨演講,亦積極參與美國社會學會(ASA)的新書論壇與分會活動。
在論壇上,周敏特別關注梁在教授的from Chinatown to every town《唐人街延伸至大城小鎮》,該書探討美國華人社區如何透過巴士系統與就業仲介支援低技能移民的跨區就業。她指出,該研究與自己三十年前的唐人街研究結論高度契合,再次印證了「族裔經濟」作為低技能移民社會流動的重要驅動力。周敏透露,正考慮在明年年會上組織專題研討,深入探討「族裔聚居經濟」的社會學意涵。
另一場由NYU阿布達比分校教授主持的新書論壇,則以美國多元化移民計劃的結構性影響為主題,揭示抽籤移民在抵美後面臨的債務負擔、教育中斷與社會脆弱性。
周敏認為,這與近年「走線」移民的困境有相似之處——缺乏強韌的族裔網絡支援,易陷入雙重邊緣化。她與合作學者的相關研究已完成中英文版本,探討數位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無證移民如何透過網路與鬆散的人際連結建立公共性社會資本,卻因嵌入性不足而被排斥於主流與族裔社會之外。
在與學生和同儕的交流中,周敏亦關注跨國匯款行為背後的社會文化動因。她與西北大學卡塔爾分校Hasan Mahmud教授合撰的文獻綜述,呼籲突破「匯款促進發展」的單一經濟敘事,將其置於家庭關係、文化義務與移民政策等結構性條件下加以分析。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周敏教授(左一)在美國社會學年會新書論壇與學者合影,展示梁在教授新作《From Chinatown to Every Town》。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