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申請須交五年社媒帳號 律師籲慎防「踩雷」

2025年起,無論是在美國境內申請入籍、轉換綠卡(I-485),或是在海外申請美簽入境,美國移民局及領事館均要求申請人提供過去五年所使用的社交媒體帳號。對此,南加州資深移民暨商業法律師李翀鳴提醒,申請人切勿掉以輕心,相關內容若與申請資料不符,恐面臨被拒簽或駁回申請的風險。

李翀鳴指出,這項規定適用範圍廣泛,無論帳號是否活躍,只要存在,就必須如實申報,包括抖音、Instagram、小紅書、微信、微博等平台帳號皆在列。一旦移民官發現帳號內容與申請材料存在矛盾,將被視為「高風險訊號」,輕則要求補件,重則當場拒簽。

他舉例,若F1學生簽證持有人在校外非法打工,並於社交媒體上公開相關內容,即便學業表現優異、職涯無瑕疵,也可能因此被立即拒簽;又如申請傑出人才移民(EB-1A)時,聲稱曾在某公司從事專業科研工作,但社交媒體卻顯示長期受僱於無關行業,移民局將質疑申請真實性。

李翀鳴進一步提醒,移民審查已從以往的「流程制」升級為「抽樣深查」,移民局透過社交媒體可掌握申請人的生活軌跡、職業背景及言論傾向。若涉及極端政治言論、暴力傾向或違法活動,即便與申請材料無直接矛盾,也可能列為負面因素。

此外,即使帳號多年未登入,也必須如實申報。李翀鳴強調,「不活躍也要交,只要有帳號就得報,不報有機會直接拒簽。」因此,申請人在遞交材料前,應檢視過去五年的社交媒體內容,對不當言論或與申請不符的資訊,應及時刪除或隱藏。

對於是否可以選擇不提供帳號,李翀鳴表示,雖然技術上可拒絕填寫,但若移民局透過其他途徑查到相關帳號,並發現有違規或矛盾之處,後果恐更為嚴重。他建議申請人「如實提供,提前自檢」,以降低被拒風險。

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南加州資深移民暨商業法律師李翀鳴。 受訪者提供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