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署早前接獲社署轉介一宗貪污投訴,懷疑有人以不法貪污手段,透過社署「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 」(簡稱「社區券」計劃), 詐騙政府津貼。廉署經深入調查後,上月採取執法行動,拘捕兩男三女,年齡介乎27至57歲。廉署指,五名被捕人士中,1名註冊護士及1名註冊職業治療師是案件主腦,他們各自經營一間私營護理機構,兩間護理機構先後申請成為社區券計劃認可服務單位。而被捕人士涉嫌運用醫療專業身份,以及廣闊人脈關係,拉攏教唆不熟悉社區券計劃的市民,叫身邊老人家參加計劃,亦向社署訛稱兩間護理機構曾上門為老人家提供家居照顧服務和支援服務,如護理服務、膳食服務和家居清潔等,詐騙政府批出津貼,每位老人家每月最高的津貼可達到1萬元,這些津貼最後就由兩間機構和老人家的家人攤分。





廉政公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鄒佩均表示,社區券可用於日間照顧或家居照顧支援服務,最高面值逾1萬元。廉署偵破的不法行為涉及上門服務,案中主腦是專業醫護人員,他們在23年合作,初期僅只是其中一人經營護理機構。被捕人主動接觸巿民,拉攏他們參加社區券計劃,並在涉案護理機構接受服務,並聲稱可以安排家屬成為服務提供者。被補人會協助申請人到所屬的地區長者中心接受評人估,而申請人都通過社署的評估。
涉案護理機構私下與家屬達受合作協議,表面上由護理機構派員提供服務,實際上無提供服務,有關的津貼由涉案機構及家屬拆帳攤分。涉案機構為哄騙家屬認為對分行為並無不當,會為家屬提供速成培培訓班,並會僱用為掛名員工,安排他們作家中的服務提供者。調查發現,有申請人的子女本身有正職,根本無法在日間照顧;涉案人又會哄騙長者預先在空白的服務時數紀錄表簽名,亦會在紀錄表上虛報服務提供者名字;同時亦有出現「有上門,無做足」,虛報服務時數的情況。
2間涉案護理機構,每用向20至200名長者提供上門服務,涉及津貼達1千800萬。由於案件正在調查,有關實際的金額仍待調查。
記者 蕭博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