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桄
一般善男信女,入廟拜神,都會習慣從銀包掏出一百幾十元,放進功德箱,俗稱添香油;也會有人在功德簿上,寫下祈福姓名和金額,所以亦會稱為「簽香油」。
其實佛菩薩又點會有分別心,覺得某人捐出一萬元,便會落力去保佑多些;你只捐十蚊,就唔該排去龍尾,想行好運就慢慢等\u5413啦!
不過坊間迷思總會覺得,入些錢去功德箱,便彷彿能與神同行,得到加庇,誰都會願意慷慨解囊。
有時候,當你準備投進一個硬幣,卻見到有人豪氣地拿出一百蚊,你會尷尬地比下去,心想是不是應該加碼,無謂樣衰。請記住,眾生平等,各自修行,不用介懷,量力而為便可。
翻看幾年前的財務報告,大嶼山寶蓮寺每年收到的香油錢和不同項目的捐款,約有6千萬元。圓玄學院約有9千萬元。黃大仙祠和志蓮淨苑,更有約一億元,年度收入媲美上市公司。
可以想像,如果慈山寺也廣設功德箱,遍布寺內不同角落的話,所得的香油錢一定相當可觀,但李嘉誠卻反對。
在慈山寺對外開放之初,曾遵從一般寺廟的慣常做法,於大雄寶殿設立功德箱,方便善信布施。某次李嘉誠見到,認為功德箱可能對到寺參學人士,構成了無形的捐款壓力,「我建議把功德箱設於非當眼處,讓有心人因發心才去尋找功德箱,而不是見箱解囊。而且所收集善款要全數撥捐有益社會的慈善團體。」有人修福,有人修智慧,悟就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