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擬調整反洗錢規則 放寬5萬存取款硬性限制

中國金融機構反洗錢監管規則料將迎來重大調整,人行、金融監管總局、中證監聯合發布《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紀錄保存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主要變化包括取消5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現金存取需登記用途的要求,但維持5萬元以上現金匯款、貴金屬交易等業務的盡調要求,同時對高風險客戶實施更嚴格審查。有分析認為,此舉反映內地監管單位從「機械式登記」,轉向風險為本的「精細化管理」。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指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中國四大銀行均位列全球市值最高企業之列,這類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簡化措施屬常規調整。

公眾曾抱怨手續繁瑣及侵犯隱私

《徵求意見稿》為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反洗錢法》正式施行的背景下制訂,主要目的是防範洗錢及恐怖融資活動,保障國家金融安全與秩序穩定。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實施的5萬元登記規定曾引發公眾對於手續繁瑣和隱私侵犯的抱怨,新規有望改善這一情況。目前該辦法正公開徵求意見至9月3日。

李兆波又認為,隨著AI技術普及,未來監管流程還可進一步簡化,特別是數碼人民幣的推廣將使資金流動更易追蹤。此外,人民幣日趨國際化且影響力與日俱增,作為主要國際貨幣的一員,這些監管變化亦在情理之中。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中國將於2026年接受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第五輪互評估,新規採納FATF倡導的「風險為本」模式,按風險高低採取差異化監管,展現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決心。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