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學員畢業後到前線工作時,能夠成為專業、有誠信的警察。」從警37年的警署警長鄒嘉健,累積了豐富的前線工作經驗,為將警務知識傳承新一代警員,於是出任學警訓練班教官,通過分享經驗和模擬真實案件的訓練,致力提升學員應對罪案的能力,並且以保持同理心作為教學重點,期望學員未來執行職務時將心比己,顧及受害人的感受,貫徹「忠誠勇毅、心繫社會」的警隊座右銘。




警署警長鄒嘉健於2006年首次加入當時剛由警察訓練學校升格的香港警察學院,擔任學警訓練班副班主任,及至近年第3度回歸警察學院出任班主任,致力向新一代警員教授法例、警務程序及實務訓練。
鄒嘉健接受《星島》訪問時憶述,從學校升格為學院後,社會學與心理學元素被引入訓練當中,以加強學員對受害人的理解,期望他們執法時不僅嚴格遵循程序,更要設身處地,從受害人角度思考,「我在前線工作多年,留意到一些警務人員執法時專注於法律與程序上,可能忽略受害人感受的情況」。
有見及此,鄒Sir在訓練中反覆強調同理心,期望學警能夠將心比己,「我不時提醒學員,可以將每宗案件的受害人視為家人或朋友,更細心地處理案件。這就像一面鏡子,若自己或親友出事,也希望警察同樣用心提供協助。」
此外,鄒Sir亦特別注重實務訓練,故此透過融合過去的前線經驗及真實案件,設計緊跟社會罪案趨勢、模擬真實執法的場景,讓學員熟悉各種案件的處理方法,確保他們畢業後能迅速適應前線工作,並在處理警務流程上保持專業和誠信。
鄒Sir提到,他不時向學員分享一宗過去駐守衝鋒隊期間處理的兇殺案,當時因現場資訊出現誤差,令執法過程險象環生,藉此讓學員明白警務工作充滿變數,需時刻保持警覺與專業心態,以安全為優先,以應對各種挑戰。
為讓學員及早熟悉涉及前線人員的數碼警政工作,訓練中特意加入科技應用,如使用告票機、利用科技進行搜證等訓練,又引入虛擬實境技術提升訓練效能。鄒Sir補充,團隊精神是警隊的一大核心,因此學警訓練班亦強調相關元素,例如課程設有為期兩天一夜的戶外訓練,透過野外活動和高空挑戰,讓學員從中學會互相照應,增強團隊凝聚力;學員更會參與義工服務,例如早前協助同心村居住的長者清潔家居,從中培養社會責任感。
另外,為強化學員的國家安全意識,學員會參與不同的典禮,例如「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回歸祖國慶典及國慶升旗儀式等,亦安排他們參觀國家安全展覽廳和昂船洲軍營,深入了解國家發展及民情,從而強化學員的愛國愛港理念。
鄒Sir坦言,警察訓練班並不輕鬆,因此課程展開前會舉辦簡介會,讓學員提早在體能及心態上做好準備,不過訓練期間亦會有學員因遇到困難或感到辛苦而萌生退意。為此,他不時鼓勵學員回想加入警隊的初衷,並強調有教官及其他學員的同行與支持,「希望學員保持當初渴望加入警隊的初心,堅持目標完成訓練。」
記者 麥鍵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