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爆發全球關稅戰後,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反而逆轉了首3個月中國市場資金淨流出的情況。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宏觀環境不確定,令海外投資者更積極尋求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以分散風險。據資金流資訊機構EPFR數據顯示,4至7月下旬,約有443億美元(3455億港元)淨資金流入了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市場。此外,他指上半年銀行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及代幣化資產交易總額達261億元,按年大升2.33倍,並已超出去年全年交易總額約52%。
有信心2028年成最大財富管理中心
香港正爭取於202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余偉文在《匯思》撰文表示,金管局對香港資產及財管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內地的經濟增長和財富累積,以及各個互聯互通的擴容優化安排,將進一步擴寬香港財管業界的客戶群。而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亦促使海外投資者更積極尋求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以分散風險,尤其是中國資產和人民幣資產,其配置佔比正逐步提高。資金流向充分説明了這一點:根據EPFR數據庫,今年4至7月下旬,投資基金向亞洲市場淨投入約915億美元的資金,其中約443億美元淨資金流進了中國市場。
據該數據庫,1至3月,投資基金向亞洲市場淨投入僅約107億美元的資金,其中更有約106億美元淨資金流出中國市場。
歐美資金「過河濕腳」 逾半經債券通流入中國債市
金管局助理總裁許懷志補充,近數月資金回流香港和內地,主要由於關稅戰引發全球不確性大增,投資基金重新部署多元資產配置。而流入的資金,以歐美的傳統基金居多,並以買中國債券為主,當中有五至六成是經香港債券通流入中國債市。
上半年銀行數字資產交易達261億 超去年全年
香港銀行在數字資產業務發展呈快速增長。余偉文指相關監管指引推出後,越來越多銀行開拓銷售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和代幣化資產,以及數字資產保管的業務。截至7月中,22家銀行獲准銷售數字資產相關產品,13家銀行獲准銷售代幣化證券,另有5家銀行獲准提供數字資產保管服務。上半年銀行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及代幣化資產交易總額達261億元,按年升2.33倍,並已超過去年全年的交易總額。金管局助理總裁區毓麟補充,較暢銷的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包括ETF、期貨合約,及代幣化證券類。去年有關交易總額為172億元。
余偉文:穩定幣條例成本港財富管理新動力
余稱隨著《穩定幣條例》及監管規則出台,多家資產管理公司亦相繼公布計劃推出代幣化產品,加上政府積極推動代幣化債券發行,相信香港在數字資產領域的增長勢頭將會持續,為香港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帶來新動力。
他續稱從觀察得知國際金融機構積極擴大在港的業務版圖,並計劃增聘人手。去年從事私人銀行或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的銀行機構數目亦再增2家至46家。他指在香港管理的資產,來自中國(包括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場向來各佔大約一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