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今年預估增長3%,明年3.1%,較4月預測上修。IMF首席經濟學家表示,美國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低於預期,美元走弱也減輕了關稅對貿易夥伴的負面影響。
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預估全球經濟今年將增長3%,2026年增長3.1%,比4月時預測的2.8%和3%高。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增長預測都獲得調升。IMF預測,英國將是今明兩年G7國家中增長第三快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IMF首席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儘管近幾個月來特朗普政府對貿易夥伴課徵高額關稅的過程相當混亂,但他仍在全球經濟中看到「脆弱的韌性」。他說,經濟增長受到的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許多關稅最終沒有像原本規劃的那麼嚴苛。
「4月預測時,我們估算美國進口商品的有效關稅稅率是24%,現在我們看到的有效關稅稅率是17%,」他說。「雖然17%還是比1月時高出很多,但關稅壓力已經有所減輕。」
IMF注意到,企業在新關稅實施前「搶先進貨」的行為,確實推升了2025年至今的經濟增長,但也警告這種囤積做法暗藏風險,可能放大任何潛在負面衝擊的影響。
Gourinchas說,美元疲弱也對世界經濟產生支撐作用。今年以來,受到貿易戰和聯儲會獨立性受質疑等因素影響,美元兌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已經下跌近9%。由於許多外國企業和新興市場國家都有美元計價的債務,美元貶值讓這些債務的償還負擔減輕。
IMF這次較為樂觀的預測,和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形成對比。當時IMF警告,貿易戰可能讓全球經濟陷入「重大放緩」,現已有效減輕。不過預測仍顯示,經濟增長會比2024年的3.3%放緩,也低於疫情前3.7%的平均增長率。
據彭博調查,美國預計30日公布第二季年化增長率2.5%,在今年初經濟萎縮後出現反彈。這波反彈部分要歸功於企業在關稅生效前囤積的商品將反映在統計數字中。
IMF現在預估美國今年將增長1.9%,2026年增長2%,比4月預測的1.8%和1.7%都要高。中國今年的經濟前景也比預期好了0.8個百分點,IMF預估將增長4.8%。
Gourinchas說,人民幣跟著美元一起走跌,加上對亞洲其他地區的出口表現強勁,都有助於推升中國的經濟增長。
雖然特朗普7月4日簽署的法案可能有助刺激增長,但IMF暗示對聯儲會利率決策獨立性的攻擊可能造成傷害。Gourinchas指出,央行獨立性在全球經濟實現「軟著陸」過程發揮關鍵作用——通脹從疫後高點回落,但沒出現經濟衰退或失業率大幅上升。「能有這樣的重大成就,關鍵在於中期通脹預期一直錨定在央行目標附近,」他說。「如果市場認為央行的首要目標不再是確保物價穩定,而是要做其他事情,不管是幫政府壓低利息負擔,還是過度刺激經濟,那就會破壞這種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