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從未停歇 信仰陷入困局

商業的成功,也帶來了信仰的困境。從少林寺山門到商業版圖,釋永信用三十餘年時間打造了一個橫跨文化、地產、餐飲的「佛門商業帝國」。這位16歲出家的方丈,既是少林文化的守護者,也是商業世界的弄潮兒,其多重身分引發的爭議從未停歇。

當少林寺的門票價格日益高昂,當寺院關聯公司斥巨資競拍商業用地,公眾開始質疑,佛門清淨之地是否已淪為逐利的工具?「清心寡慾」的僧人形象與「商業帝國締造者」的身分形成對立。儘管釋永信曾表示,商業化是為了更好地弘揚佛法、保護寺院文物,但巨大的利益鏈條和頻繁的商業活動,或引發新的猜想。

2015年,一位自稱曾是少林弟子釋正義的人在網上「實名舉報」,發布《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這只大老虎﹐誰來監督》,控訴釋永信與多女子關係複雜,並質疑其擁有兩個身分證、侵佔資產等七大問題。後來,據有關部門調查後表示,部分舉報不實,有些查無實據。

少林寺和嵩山景區管委會曾因分錢不均產生積怨,引發網上的軒然大波。2014年9月20日,少林寺塔林幾位穿僧衣的男子拉橫幅,向嵩山景區管理委員會討問門票收入的說法。面對此事,管委會的一位官員反問「少林寺要那麼多錢幹甚麼?」佛門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至今未息。

2022年,少林寺關聯公司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億元競得鄭州商業用地,雖然後續少林寺退出了該公司股東行列,但「進軍房地產」的質疑聲不絕於耳。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少林寺的門票高昂,每年的香火錢也令人咋舌,引發了部分人對佛寺「清心寡慾」原則的質疑。

在2015年2月,「少林寺將在澳洲建四星酒店和高爾夫球場」等消息引爆海內外網絡媒體。目前,少林無形資管投資的公司中仍然存續的有7家,8家被註銷,1家被吊銷。

釋永信曾表示,禪宗提倡看破、放下,一切事情都是心所引起,心淨則國土淨,心安則天下安,管理好心是對社會、人類、自己、家庭的最大貢獻。如今,當袈裟下的商業帝國越發龐大,當信仰與金錢的界限日益模糊,不禁有人質疑:釋永信又該如何真正「放下」?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