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應該努力終結PEPFAR計劃|社評摘要

《華盛頓郵報》社論: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世界應該努力終結PEPFAR計劃
一款新藥或可助PEPFAR徹底消滅愛滋病——並讓自身走向功成身退

上週,美國總統緊急救援愛滋病計劃(PEPFAR)險些遭遇4億元撥款削減,最終由緬因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柯林斯(Susan Collins)與阿拉斯加州的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倒戈與民主黨同行投票保住資金,方才化險為夷。這無疑令人鬆一口氣:自2003年由美國時任總統布殊(George W. Bush)設立以來,該項目估計已挽救2,600萬條生命,並使780萬名嬰兒免於帶病毒出生。

然而,PEPFAR的存續不應是最終目標。全球公共衛生界應該以終結其必要性為方向努力。

對許多人而言,這一目標或許聽來仍有距離,畢竟單在2023年,全球就有約130萬人新染愛滋病毒。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上月剛剛批准了一款名為Lenacapavir的藥物。這是一種每半年注射一次的預防藥物,臨床試驗顯示對年輕女性的預防效果達100%,對男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人士也有96%的保護率。

這款藥物有望超越目前主流的口服PrEP(暴露前預防用藥)。雖然PrEP成效良好,但其效果大受人為行為影響:每日服藥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項挑戰,尤其在充斥污名的社群中更為困難。即使在富裕地區,男同性戀者服用該藥亦常遭偏見。再者,口服PrEP對女性的效力亦稍遜一籌,雖然學界對這是否因生理吸收差異或因使用障礙未有定論。

Lenacapavir由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生產,其最大優勢在於隱密性強,可於診所內私密注射;每年僅需兩次,更易於接受,亦較以往的注射療法溫和。

在美國,Lenacapavir每人每年費用逾28,000元,保險前計算。不過,輝瑞已授權六間仿製藥廠生產成本價藥品,供應120個中低收入國家。連同全球基金(Global Fund),輝瑞承諾初步供應200萬劑——儘管這與實現全民防護所需尚遠,但也算是邁出重要一步。

當然,這款藥物並非萬靈丹。獲得授權生產的公司全都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而那裡正是最需要此藥的地區。產量擴張也可能需時多年。至今,只有美國批准使用,其他地區的監管程序尚未完成。

然而,Lenacapavir代表了一項突破:它讓PEPFAR得以從「防治」轉向「終結」愛滋的全新階段。應該記住,PEPFAR原是為應對疫情失控而設的緊急措施;若長期存續於全球醫療架構中,反倒可能象徵其任務未竟。

PEPFAR本身亦非十全十美。當預算吃緊時,它與其他愛滋防治計劃一樣,往往傾向治療而非預防,這樣的權衡正是妨礙根除愛滋的障礙之一。此外,該計劃仍受美國政局掣肘。今年二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便下令限制防疫資金用途,只准提供予孕婦與哺乳期婦女,彷彿是蓄意為新一輪疫情埋下伏筆。

要令PEPFAR真正退場,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任何基金會與私人企業皆難以取代其目前在全球HIV/AIDS資金供應中近七成的份額。但若生物醫學進步能配合起可持續的基層醫療體系,令PEPFAR失去存在必要,那將是一個值得全球努力追求的未來。

以上翻譯內容取自《華盛頓郵報》之公開報導,僅為華語讀者提供主流媒體之新聞論述、社會輿論及文化觀點等參考。其所載立場與觀點,並不代表星島日報、星島中文電台及編輯本人之立場。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