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移民制度還是繼續突襲?抉擇在特朗普與國會手中|社評摘要

《沙加緬度蜂報》社論: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美國國會與白宮上一次進行重大移民制度改革是在1986年,當時是列根總統任內。美國參議院在去年初一度接近通過改革方案,但當時仍是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反對該提案,目的是將南部邊境的混亂用作競選議題。該努力因此告終,如同多年前的改革嘗試。

如今,一個跨黨派的眾議員團體正再次嘗試推動一項名為《2025年尊嚴法案》(Dignity Act of 2025)的法案。這項涵蓋廣泛的提案其中一項重點是,為居住在美國的無證移民創造一條取得合法居民身份的途徑。這包括那些在童年時被帶到美國、沒有合法文件的移民群體,後來被稱為「夢想生」(Dreamers),因為他們渴望留在唯一熟悉的國家。

企業將負責透過網上系統驗證員工的身份。雖然農業、建築及酒店行業的工人未有特別條文保障,但應該有。擁有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博士學位的移民可獲特別簽證,健康領域的博士亦然。

國家邊境安全將透過多種方式加強,包括興建更多實體屏障及提高邊境巡邏人員薪資。

該法案剛剛提出,目前仍未可知眾議院議長麥克·莊遜(Mike Johnson)是否會讓該法案進入辯論階段。另一個問題是特朗普會採取什麼立場。但無可爭議的是,美國的移民制度早已嚴重失效,需要更新。「邊境危機」與其說是大量人嘗試非法入境的現象,不如說是惡劣政治所造成的結果。

「無論該法案最終是否成為法律,即使雙方都各有喜惡,值得指出的是,仍有善意努力嘗試就一項急需改革的議題達成妥協,」美國移民協會(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在其法案摘要中如此指出。

該法案的共同提案人包括來自聖塔芭芭拉的民主黨人薩路·卡巴哈爾(Salud Carbajal)及來自默塞德的亞當·格雷(Adam Gray)。來自漢福德的共和黨人大衛·瓦拉達奧(David Valadao)也是共同提案人。

移民改革的要點

該法案重點包括:

▪ 「夢想生」將獲得10年條件式合法身份,在此期間可透過工作、教育或軍事服役取得永久居留資格。

▪ 在2020年12月31日前已居住於美國的無證居民,如符合條件,將可展開為期七年的程序,在這段期間可獲得工作許可並免於遣返,條件包括每年繳交1,000美元的補償金,共七年。此外,「尊嚴計劃」參與者的工資中將扣除1%作為徵費。

「這些徵費將存入『移民基礎設施與減債基金』,以執行本法案條文,並至少為美國國債償還500億美元,」法案寫道。

在計劃結束後,參與者可申請「尊嚴身份」——即合法永久居留身份,但不包括公民身份。

▪ 「尊嚴計劃」參與者所繳補償金將用於美國公民的職業教育與學徒計劃。

▪ 多項措施將強化南部邊境安全,包括實體屏障與新世代雷達等科技設備。

▪ 將在邊境沿線設立「人道園區」,以處理尋求庇護者。

▪ 100億美元將用於強化入境口岸安全。

▪ 僱主將被要求確認其員工為有合法身份。最大型企業將首先配合,並分階段擴展至最小型企業。農業勞工僱主則無論規模,一律需於30個月內配合。

尊嚴是否會真正獲得重視?

該法案的共同提案人皆寄望法案能獲通過。

「中央谷地離不開我們的移民社群,」格雷表示。「沒有他們,我們的經濟會崩潰。這項跨黨派的《尊嚴法案》反映這一現實,處理我們失靈的移民制度,加強南部邊境,解決簽證積壓,並為已在美國生活的勤奮守法移民提供法律保障。」

瓦拉達奧則表示,「國會早就應該通過一項合理的移民改革方案,在恢復法治的同時,承認那些在這裡建立生活的無證移民所作的貢獻。」

倡議移民權益者或許會抱怨該法案未提供歸化途徑,但對保守派而言,這類條文根本不會被接受。

最重要的是,國會與特朗普必須最終正視美國急需移民改革的事實。

美國民眾已準備好迎接改革:根據最新一項蓋洛普民調,78%受訪者認為應讓移民取得公民身份,即使是共和黨人中亦有59%支持。

長期缺乏改革對各方都有損害,從需要移民勞力的雇主到依賴這些勞力的社區及移民本身。

若國會與特朗普不採取行動,那將意味著美國選擇了大規模遣返的焦土政策,而非尋求早該完成的移民問題解決方案。

這項法案的命運,將深刻揭示我們這個國家的真實面貌。

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