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署/綠綠賞/電子化/禮品兌換/易賞錢】環保署正推動「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全面電子化,明年4月1日起將全面改為兌換「易賞錢」等其他獎賞平台積分,並於全港超過500間超市和零售商換取禮品。環保署助理署長( 減廢 )蕭智慧接受《星島》訪問表示,「綠綠賞」電子化有助節省人手及營運成本,亦能杜絕「一人多卡」的濫用情況;同時,署方亦希望透過「易賞錢」等更多元的禮品選擇,吸納更多新一代年輕人參與計劃,培養減廢回收習慣。
「綠綠賞」已有過百萬用戶 提交逾12萬公噸回收物和廚餘
蕭智慧表示,「綠綠賞」自2020年底推出以來,已有過百萬個用戶,透過計劃提交的回收物和廚餘合共超過12萬公噸。署方期間一直持續完善計劃,2022年推出手機應用程式App後,再於去年起與「易賞錢」等平台合作,提供更多元化的積分獎賞。現時,「綠綠賞」App已可兌換港鐵車票、本地生態遊,及透過「易賞錢」 積分於各大超市等換取所需禮品。他又提到,市民每月用於兌換「易賞錢 」的「綠綠賞」積分,由去年12月剛開放兌換時的700萬分,增加逾兩倍至今年5月的2400萬分,約2.8萬人使用過相關兌換功能,反應相當良好。
明年全面電子化 減少濫用機會
蕭智慧指,雖然目前仍有較多人選擇換領實體禮物,但政府欲「再推一把」,通過明年的全面電子化,加速用戶轉投電子積分兌換。他提到現時實體卡或有被濫用情況,「例如一個人手持幾張卡,分多次回收廚餘賺分,電子化後濫用機會少得多。」另外,全面電子化亦減省運作成本及人手,包括毋需再派店員進行實體禮物的兌換、倉存及管理工作,亦節省中間牽涉的行政費。
對用戶而言,「綠綠賞」電子化更是使用體驗的一次全面升級。蕭智慧說,現時提供的實體禮物選項不外乎「柴米油鹽」十款八款,年輕人對此或不感興趣。他認為,若「綠綠賞」的回饋由這些實體禮品,變成積分能兌換的各式各樣商品,能大大提升年青一代的興趣,參與回收。至於一些習慣換實體禮品的用戶,他稱超市同樣有這些產品可供兌換,「且每款都有不同品牌可供選擇,對比我們只能提供單一牌子,選擇具彈性得多。」
冀至少有3個電子獎賞平台向用戶提供服務
目前,「綠綠賞」App的「易賞錢」每月兌換上限為3000分,蕭智慧解釋是由於仍處於試行階段,不排除未來會視實際情況放寬限制,又指「綠綠賞」一個月約派2億至3億分,若除開100萬名用戶即每人每月平均落在200至300分左右,「所以目前上限對一般使用者其實是足夠」。而現時 「 綠綠賞 」兌換「Carbon Wallet」和「易賞錢」積分的服務合約經公開招標方式批出,他透露當局今年內擬以同樣程序邀請更多平台合作,冀至少有3個電子獎賞平台向用戶提供服務。
記者 趙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