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Meta與Alphabet旗下的谷歌正在鋪設快速擴大的跨洋海底光纜網,以期跟上不斷增加的帶寬需求和AI工作負載。
據CNBC報道,海底光纜是全球互聯網與電信基礎設施的骨幹,支持著從國際電話到金融交易等各種服務。儘管衛星發揮著補充作用,但這些默默無聞的數據超級高速公路承載著絕大多數的全球互聯網流量。據估計,多達95%的國際流量皆通過海底光纜傳輸。
海底光纜通常是電信巨頭和國家支持的財團的專利,然而Meta、谷歌、亞馬遜和微軟等矽谷巨頭在過去十年間已接下了衣缽。
根據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電信研究公司TeleGeography,近年來,源源不絕的投資已帶動海底電纜基建「大幅增長」,而且趨勢沒有放緩的跡象。該公司的研究總監莫爾丁(Alan Mauldin)說:「能夠透過光纖傳送光線,橫跨海底數千公里,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它運作得這麼好」。
Meta最近宣佈擬建造全球最長海底光纜。耗資數十億元「Waterworth計劃」的光纜系統將覆蓋五大洲,長達5萬公里(3萬1069哩),比地球的周長還長。完成後,24對海底光纜將為美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重要地區帶來高容量技術。
Meta網路基建主管埃米(Alex Aime)表示,該計劃的三個目標是:容量、韌性和全球覆蓋。
他表示,自2010年代初以來,Meta已投資了約30條纜線,不過目前不是所有纜線都在運作。
谷歌已在全球投資超過30條光纜,最近宣佈推出Sol海底電纜系統,將連結美國、百慕達、亞速爾群島和西班牙。該計劃旨在滿足全球客戶對谷歌雲和AI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實際上,海底光纜只有花園軟管大小,攜帶一組光纖將數據從A點傳輸到B點。鋪設一條海底光纜的開發過程可能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
英國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人員表示,Meta和谷歌鋪設的大型海底光纜,突顯出大科技公司「規模已夠大,有足夠的商業理由個別融資,而這在以前需要財團才能達到經濟效益」。研究人員在3月的博文指出,這一轉變可能也會引起政策制定者對數字基礎設施日益集中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