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讚佢|90後牙醫社工攜手建無障礙牙科診所  守護弱勢社群口腔健康

為讓殘疾人士、癌症患者,以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得到適切的牙科護理服務,兩名90後牙醫和社工,在擔任全職以外抽空自發推行「因『齒』而『悅』」計劃,為這批有需要人士建立無障礙牙科診所,並以相宜價格提供牙科服務,推廣牙齒及口腔護理教育。計劃目前已獲不同基金和團體支持,預計未來兩年約有2,800人受惠。  

牙醫何冠彥(Tom)與社工張啟遠(Mark)都有全職工作,然而本著一顆助人的心,他們在工作以外抽空推動無障礙牙科服務,為的是希望人人也能得到合適的牙科治療和口腔護理教育。「因『齒』而『悅』」計劃於今年2月推出,至今已舉辦了10場牙齒和口腔護理工作坊;期間他們亦一直努力籌備無障礙牙科診所,今年6月底開始試業,計劃於9月正式開幕。

(左起)「因『齒』而『悅』」計劃受助人及鼻咽癌康復者許盧萬珍博士、計劃負責人社工張啟遠(Mark)和牙醫何冠彥(Tom)。(受訪者提供)
(左起)「因『齒』而『悅』」計劃受助人及鼻咽癌康復者許盧萬珍博士、計劃負責人社工張啟遠(Mark)和牙醫何冠彥(Tom)。(受訪者提供)

 

計劃以相宜價格為殘疾人士、癌症患者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牙科服務,以及牙齒及口腔護理教育。 (受訪者提供)
計劃以相宜價格為殘疾人士、癌症患者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牙科服務,以及牙齒及口腔護理教育。 (受訪者提供)

 

獲台灣口腔衞生指導員資格的Mark為病人清潔口腔,讓病人感受何謂輕力刷牙。(受訪者提供)
獲台灣口腔衞生指導員資格的Mark為病人清潔口腔,讓病人感受何謂輕力刷牙。(受訪者提供)

 

計劃為有需要人士舉辦牙齒及口腔護理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計劃為有需要人士舉辦牙齒及口腔護理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計劃為有需要人士舉辦牙齒及口腔護理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計劃為有需要人士舉辦牙齒及口腔護理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無障礙牙科診所設有較大的空間容納如輪椅等設備,病人甚至無需離開輪椅便可接受牙科服務。(受訪者提供)
無障礙牙科診所設有較大的空間容納如輪椅等設備,病人甚至無需離開輪椅便可接受牙科服務。(受訪者提供)

 

無障礙牙科診所設有較大的空間容納如輪椅等設備,病人甚至無需離開輪椅便可接受牙科服務。(受訪者提供)
無障礙牙科診所設有較大的空間容納如輪椅等設備,病人甚至無需離開輪椅便可接受牙科服務。(受訪者提供)

 

 

診所另有營養師和言語治療師跟進病人情況

Tom和Mark因工作關係有機會接觸到不少殘疾人士、癌症病人等。而在推行「因『齒』而『悅』」計劃前,他們曾推行「有牙抗癌」計劃,對象主要是癌症康復者,當時租用其他牙科診所為這些病人服務。

Tom說﹕「這些病人很多時都需要牙科服務,但不知道如何找到合適的服務,因而很多時會把牙齒問題一拖再拖,結果令情況變差。」Mark則補充﹕「醫院有醫務社工跟進病人申請不同資助,但牙科病人則沒有,我們因而萌生為弱勢社群推出無障礙牙科服務的念頭。」

「因『齒』而『悅』」計劃主要分為兩部分﹕牙齒護理教育及診所牙科服務。診所目前除Tom和Mark外,也有另外兩位牙醫、1位營養師和1位言語治療師。他們也各自有全職工作,但也額外抽時間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服務。

計劃主要涵蓋三類人士,包括殘疾人士、癌症病人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Mark說﹕「這三類人士在護理牙齒方面的能力較弱,部分人甚至會因牙痛而出現進食困難。我們特別舉辦工作坊教育病人之餘,亦教育家屬如何協助病人做好口腔護理。」

無障礙診所容納輪椅病人

Tom指,其診所特別之處是有較大的空間容納如輪椅等設備,病人甚至無需離開輪椅便可接受牙科服務。Mark又指,診所另設有房間,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見牙醫前進行角色扮演,預先熟習診所環境和流程。Mark說﹕「部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面對陌生環境時會有較大反應,或需要全身麻醉才能接受牙科服務;但若事前能進行角色扮演安撫情緒,有助減少需要全身麻醉的機會。」Mark補充,診所主要是星期一至六開診,若有特別需要時,也會於星期日開診。

兩人全職以外要推動這個規模不小的項目,說到底是一顆助人的心與堅持。Tom說﹕「最大的動力是早前推行『有牙抗癌』計劃時,讓我看到病人有需要,而他們亦欣賞我們的付出。我和Mark於是將計劃擴展至殘疾人士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而推行這個計劃最大的挑戰是要多方合作才能走到現在這一步,幸好不斷遇到有心人。」

信仰亦是Mark堅持的其中一個原因﹕「如果上帝繼續為這個計劃開路,多辛苦我也會繼續做下去。作為一個社工,我們十分希望看到有需要的病人得到適切的幫助,而不希望社會上有些資源未能去到有需要的人身上。這個計劃正好作為當中的橋樑。」他們現在正為牙科診所申請成為社署綜合援助計劃「指定牙科診所」,診所亦會接受使用醫療券等。

一副假牙完癌症病人心願

Tom分享其中的難忘個案﹕「在推行『有牙抗癌』時,曾收到一位太太救助。她的丈夫是末期癌症病人,日常需要戴假牙,但她不小心把伯伯的假牙掉棄了,十分自責。沒有假牙,伯伯就不能享受最愛的點心。於是我們趕緊為伯伯製作假牙,趕及在他離世前幾星期讓他有新的假牙享受點心,完了伯伯的心願,也讓太太釋懷。」

而鼻咽癌康復者許盧萬珍博士是「因『齒』而『悅』」計劃的受助人,她現時同時是計劃的社工顧問。許博士曾經歷33次電療及6次化療,當時感到元氣大傷﹕「電療的後遺症是牙齒很容易缺損,還會出現牙痛、發炎、牙齒鬆脫等情況。以前一直看開的牙醫可能見我的病情較複雜而不想繼續處理,因為我除患有癌症,還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正因如此,許博士參加了「因『齒』而『悅』」這個計劃。參加計劃後許博士的牙齒得到妥善照顧,現時口腔及牙齒再沒有痛,可以吃得好和睡得好,人也豁然開朗。

「因『齒』而『悅』」計劃獲「社創基金」、「淨緣慈善基金」、「顧積善堂慈善基金」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Social Impact Partners」支持,有需要的市民可到機構網頁登記參加計劃。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