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AI)產業吸引不少年輕人來到三藩市,在共居公寓(co-living)落腳,令坊間戲稱「科技宿舍」(tech dorm)的這種居住模式在新冠疫情受重創後捲土重來,不少業者把握三藩市經濟復甦緩慢的良機,大量收購或租用房地產。
《三藩市紀事報》日前採訪了一年前從波士頓東北大學AI系畢業的印度裔碩士沃拉(Param Vora)。他租住第7街221號一處100平方呎的共居空間,房內有小冰箱和洗手池,與其他人共用廚房和浴室。沃拉坦言,花2,200元租住公寓沒有道理,共居公寓只需1,000元,適合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三藩市共居公寓公司Urbanest執行長布雷特凱利(Tony Brettkelly)指出,這些年輕人來三藩市不是為了奢華,而是腳踏實地,與其他人互動開啟新事業。
疫情爆發後,許多年輕科技人員離開三藩市搬到租金較便宜的地方,加上共用廚房和浴室與當時社交距離政策背道而馳,導致共居公寓產業崩潰。例如三藩市公司Starcity 2021年宣布破產後被紐約公司Common收購,而一度在全國12座城市提供5,200個共居公寓單位的Common去年也提出破產保護申請。
不少國際共居公寓公司正在三藩市以低價收購或租用空置的辦公大樓、生意不好的酒店和高空置率的公寓大樓。南非公司Neighbourgood近日在北Panhandle區和米慎區開放53個共居房間,準備簽約收購Sutter街一棟12房小酒店,計劃未來7年提供數千個共居房間。西班牙公司Enso Co-Living在西班牙和墨西哥經營690個單位,計劃今年底前進軍三藩市。Urbanest透露,目前共居公寓房租仍比2019年下降25%,入住率則高達85%。他指出,共居公寓市場的疫後復原仍屬早期階段,業主必須維持低成本,「月租995元是關鍵數字」,且房東需策劃具吸引力的社群空間和活動才能令房客滿意。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