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15歲或以下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率,由前年0.9升至去年2.9。中心總監葉兆輝今早(15日)在商台節目指出,社會須反思為何學習經驗總是令學生感到挫敗、對未來沒了興趣。
葉兆輝︰須關注單親家庭子女
葉兆輝指,學生面對學業和人際關係壓力,而去年的20多宗15歲或以下自殺個案中,有一半來自單親或離婚家庭,認為有關家庭背景的學童,需要更多關注和支援。
葉又提到,在學童自殺的不幸個案中,他們的遺書都透露出許多遺憾感,認為應在早階段作有效的干預,「俾返個希望」學生,其中在學習方面尤其要注意:「究竟是否我們的學習經驗,是一個『令人挫敗』的經驗?他們每一次都達不到目標時,達不到的是別人對他的期望。他們不是不合格,而是做不到他們爸爸媽媽的要求。」他認為父母的角色也很重要,要透過溝通明白子女的才能在哪,什麼地方擅長,需要給機會他們發揮。「為何一些11、12歲的年輕人,那麼快會對未來沒了興趣?」
他認為,只要年輕人對一件事物有熱誠、有興趣,無論有多大困難他們都會去做。「點解不花多些時間,培育他們(學生)對事情有探究感、生命熱誠?這一點大人要檢討一下。」
何玉芬:有家長為應對常識時事題 要子女背下200條答案
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指,開學總會為學童增添壓力,認為學校多舉辦不同活動,讓學童感受快樂,有助改善學童精神健康。談到家長的壓力,何玉芬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自身「唔好睇咁多家長群組嘅訊息,把心一橫quit咗佢」。她指與很多家長溝通,大家心中都明白不想做那麼多比較,「佢哋完全明白,但就係做唔到,因為手機不斷feed緊啲訊息俾佢睇。咁不如狠心啲唔好睇啦。」
她舉例指,小學常識科考試通常會有2、3條時事題,原意是讓同學平時多接觸時事,不算很深,但她見過有家長緊張得「儲起個200條題目嘅data bank」,叫子女全部背起來,並在家長群組中分享。她認為這種方法完全是過猶不及,為子女帶來太多不必要的壓力。
葉兆輝指,接觸太多社交媒體,很可能助長攀比心態,對家長和學生而言都不是好事,認為應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助學生找出專長、建立信心。同時他又關注教師的精神健康,「當老師精神健康都唔好嘅時候,又點樣教學生精神健康?」其中一個重要範疇,就是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