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吃過貌似瀨尿蝦的象拔蚌嗎?我早幾天在中環一間中餐廳吃了「過橋象拔蚌」這一道菜,「過橋」緣於過橋米線,指把食物放在熱湯內數秒弄熟的意思,吃象拔蚌吃的是食材和刀章,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香港一般買得到的是美國的象拔蚌,日本的體形較小,價錢昂貴,大多只會在高級日本餐廳出售,近年也間中見到有韓國的出售;至於澳洲、新西蘭和中國出產的,可能是商業圈的運作原因,沒有印象在市面看得到,而最好吃的當然非加拿大出產的莫屬,鮮味和口感都是「誰與爭鋒」。
我有不少朋友最鍾情日本象拔蚌,但體積關係,一般都是切成一吋左右的條狀,由於是「縱」的刀章,口感有牠的獨特性,但我個人更喜歡「橫」的切法,特別是厚切加拿大蚌,既有條狀的咬口,片狀的面積亦令蚌汁和鮮味容易散發於口腔內不同位置的味蕾,是很誘人的享受。
把象拔蚌切片考究的是刀章,在不規則的蚌面「片」出均勻的片狀殊不容易;間中有機會我喜歡觀賞廚師「片」象拔蚌,有點像觀看藝術表演,蠻有趣的,雖然今次沒有這個機會,但令人驚喜的是廚師把象拔蚌片鋪排起來,我第一眼看見的時候,還誤以為是一隻去了殼的珍寶瀨尿蝦,賣相一流,先「色」奪人。
既然說起刀章,席間很自然亦提起豪華潮州菜式響螺片,我記起二十年前在一間老牌潮州菜館,偶遇一位城中名人獨樂,一鍋清湯,一碟唐生菜,一片又一片的響螺片,直至飽足,我輕聲問侍應生一片大概是甚麼價錢?是令我目瞪口呆的五百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