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反映民心向背 慰安婦深得社會同情

聖瑪利廣場的慰安婦銅像。2019年5月初,兩位在日本侵華戰爭中被強徵為「慰安婦」的中國老人韋紹蘭、湯根珍先後去世,三藩市僑界及韓裔社區在慰安婦銅像前舉辦追思會。本報資料圖/記者彭詩喬攝

本報記者彭詩喬三藩市報道

根據三藩市最近發布的報告,華埠聖瑪利廣場的慰安婦像成為最受市民喜愛的五座雕像之一。推動這座雕像落成的「慰安婦正義聯盟」共同主席、三藩市退休法官鄧孟詩對此備感欣慰,指出,建成短短五年多即贏得市民喜愛,意味著慰安婦的這段歷史正被更多人認識。

三藩市紀念碑和紀念館諮詢委員會本周發布報告,公布了該市市民最喜愛和最討厭的雕像和紀念館排名。位於華埠聖瑪利廣場的慰安婦雕像是三藩市民最喜愛的五座雕像之一。

鄧孟詩對調查結果直呼「欣慰」,落成五年已獲得那麼多三藩市居民的認識和認可,令她非常感動。當初設立慰安婦雕像的目的就是要宣傳慰安婦問題,讓更多西方人知道,現在看來目的已達到。她說,在那麼多雕像中,慰安婦像成為最受歡迎之一,《三藩市紀事報》的報道特別點明了日軍在二戰中的慰安婦問題,「說明了慰安婦的歷史問題已經得到了更多認識。」

鄧孟詩回憶,2015年開始推動相關事項時,很少人了解慰安婦歷史,現在這座雕像受到民眾歡迎。目前國際上對於慰安婦問題的形勢不樂觀,韓國總統已經表明不再提二戰問題,但中國對此非常重視,「慰安婦的問題,日本一天不道歉,就永遠存在,這個雕像就時提醒他們,問題還在。」鄧孟詩說,日本方面看到這份報告不會高興,但她很欣慰的是這正好說明了,面對歷史問題日本不可能逃避、掩飾,「這個問題會始終跟隨著。」她同時希望,雕像能夠提醒美國和日本,珍惜和平。鄧孟詩提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組織在聖瑪利廣場舉辦活動,她很開心這座雕像能讓越來越多人知道這段歷史,「這也會成為美國歷史、美國亞裔歷史的一部分。」

三藩市民眾最喜愛的雕塑排名第一的是位於市場街與Geary街夾角處的洛塔噴泉(Lotta’s Fountain),這是一個24英尺高的鑄鐵雕塑,由演員Lotta Crabtree委託製作並贈送給三藩市。時至今日,公眾和官員都會在黎明前聚集在這個噴泉前,紀念1906年地震和火災的受害者。最受喜愛的雕塑還有機械師紀念碑(Mechanics Monument)、Holocaust紀念像和林肯紀念像。

市民最討厭的是重達4000磅的哥倫布雕像(Christopher Columbus)。這雕像以前位於Coit Tower,於2020年拆除。2020年6月被反種族主義抗議者們推倒的Padre Junipero Serra雕像位列第二。市民最討厭的雕塑還有市政中心的James Lick先鋒紀念碑和聯合廣場的Dewey紀念碑。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