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非洲國家蘇丹兩股武裝力量火併,應該是近日國際新聞的熱點之一。蘇丹如果不是被分裂為蘇丹和南蘇丹,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而且有石油和金礦。本文由近日的衡突開始說起,找來龍去脈。
蘇丹於1956年獨立,獨立後幾十年來一直未停止過打仗;而南北蘇丹的衝突,更加是內戰級別。至於新近、4月15日「突然」爆發戰爭,之所以令人覺得突然,是因為跟當前區內、阿拉伯世界講和解的大環境完全相反。蘇丹4月15日的戰火,開戰地區不只是首都喀土穆,北部和西達爾富爾也有開火。現在累計已死400多至600多人,傷千多至三千多人。聯合國秘書長、非洲聯盟、阿拉伯聯盟等都呼籲雙方停火,但交戰雙方都表示要繼續戰鬥。
當前死在戰火中的,包括西達爾富爾三名聯合國工作人員。達爾富爾這名字大家還有印象嗎?十多年前,就是中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把蘇丹本身長期存在的部落之間的殺戮,尤其是達爾富爾的內戰,歸罪中國身上。大致是造謠中國只顧開採當地資源,放任政府軍屠殺人民。事實當然不是如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呼籲要抵制京奧。在香港,某些力量曾刊登全版廣告,鮮明的英文字Darfur(達爾富爾)十分搶眼,應該不少人仍有印象。也因此,蘇丹此次風雲再起,加上俄羅斯將會在蘇丹港設立海軍基地,會不會又有大國手影呢?有,抑或沒有?以及是甚麼情況?以下一談。
1956年獨立後的蘇丹,在部落式的社會結構下推行民主選舉。這種社會政治模式對蘇丹的發展沒多大幫助。一切仍然是用最原始的方式——殺戮去解決。蘇丹南部一直尋求獨立。南北內戰由1950年代開打至2005年才簽了和平協議,至2011年正式拆分為兩個國家。南北內戰,主要是南蘇丹以非洲人為主,信仰基督教;而北蘇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佔大多數。第二階段的南北內戰期間,軍事強人巴希爾於1989年上台。他治下的1990年代,蘇丹勉強維持到國土完整。至2000年前後,有兩件事跟美國有關。第一年事是1998年美國於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大使館受炸彈襲擊,死了很多人;同年8月,美國克林頓政府認為是蘇丹所為,用巡航導彈炸了蘇丹的希法製藥廠,說該處生產生化武器。藥廠老闆在倫敦召開記者會控訴美國,說他沒有能力生產化學武器,要向美國索償。結果當然是得不到賠償,沒有結果。希法制藥廠是非洲最先進的製藥廠之一,40%產品出口到去伊拉克和也門等阿拉伯國家,蘇丹國內藥品市場有一半藥物生產自希法廠生產。而第二件跟美國有關的事是,2000年後蘇丹南北二分有美國手影。蘇丹因為有石油出口,政府有錢買武器,而克林頓任內對蘇丹進行經濟制裁之同時,對南蘇丹軍隊給予軍事支援。因為有美國支持,南蘇丹軍才打勝仗,也才會有上面提及的2005年簽和約,以及2011年拆分的結果。美國在蘇丹鄰國乍得有專門培訓「民主戰士」的基地,南蘇丹民族解放軍就在乍得的基地接受訓練。據報,美國單單在2001年到2011年已在該基地投入12億美元。獨立後的南蘇丹擁有有石油油田的區域。
不過獨立出去的南蘇丹自己也失控,不同部族之間又打起來。南蘇丹獨立後不到兩年,於2013年便發生政變,斷斷續續又打了近十年,死了幾十萬人,至2019年初才慢慢停火。而南蘇丹停火的2019年,另一邊廂的蘇丹就發生政變。1989年上台的強人巴希爾,在2019年被軍人聯同國防部長奪權,巴希爾被扣押。奪權者是巴希爾一手培養的、掌管陸軍的布爾漢(Abdel Fattah al-Burhan),以及巴希爾以為是自己的守護神達加洛( Mohammed Hamdan Dagalo,達加洛又名赫梅蒂“Hemedti”,是他母親對他的昵稱,意即娃娃臉)。所以在中文媒體會見到達加洛和赫梅蒂兩個名字,是同一個人。2019年扣押巴希爾之後,就成立過渡時期「軍事委員會」,以及一個過渡性質的文官政府,總理職位仍然保留;表示2023年會為新一屆政府進行選舉。之後「軍事委員會」改為「軍民主權委員會」。陸軍司令布爾漢是委員會主席;達加洛是副主席,再加入一些政治團體。至2021年10月又再發生政變。此次政變由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發動,副主席達加洛支持。當時街頭有示威和騷亂,布爾漢宣佈蘇丹進入緊急狀態。因為總理不肯自動辭職,布爾漢便把總理和幾個過渡政府的高層拘留(後來放出來了),解散政府和軍民主權委員會,目的是由他完全掌握實權,進一步剷除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