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場上的「懂點事」、飯圈文化與觀賽文化(下)

最後多談一個觀察,就是必須好好反思乒乓球飯圈文化、粉絲文化。乒乓球圈子的飯圈文化可以用孫穎莎的莎粉為代表。莎粉一直是表現最強烈的一群。他們對跟孫穎莎同場對壘的中國乒乓球手一律喝倒彩,陳夢遇過,王曼昱也遇過。我愛看乒乓球,多次看見莎粉做出不尊重同樣是中國國家隊球員的所謂粉絲舉動。一個打得很好,或追上來追得很好的對手被莎粉喝倒彩,令人感到他們不是對乒乓球熱情熱愛,是野蠻。這群人不少是有閒階級,可以飛去不同國家的賽場進行所謂打氣。我認為他們的行為做出來的國際形象,不是好事。

再舉多一個例子。從前喝彩、叫加油,會在球員登場、作勢準備開球前已立即停止;但是以近年的乒乓球為例,自飯圈文化大盛,叫加油的聲音有時直至發球後才稍停。你可以認為無傷大雅,只要作賽中不叫囂即可。然而,我認為過度喝彩對球員,乃至對觀眾也是一種過了頭的壓逼。

最近在六月份看排球聯賽香港站是有相近似的情況,也是排球已打出、已發球了,叫加油的喝彩聲仍然沒有停下來。我不會把要求推到太極端、不會矯枉過正地認為看比賽要像聽音樂會般寧靜,我也不會認為看足球賽事時要靜下來。始終情況不同,一個文明的人會因應情況而做決定。足球賽事通常在開放的空間、大球場內進行,而且足球有帶波、傳球的空擋,叫囂一下沒問題。在香港看足球更不時會聽見粗話,並不會讓人覺得厭惡。因為相比之下,乒乓球是在室內空間進行的賽事,更重要是現在的乒乓球是速度之戰。現在乒乓球的速度,已快到要在每球慢鏡回放時才看得清其實是怎輸和怎贏。乒乓球是聚焦、爆發式,一個小球像子彈般飛來飛去的速度之戰。這種球賽的觀賞,適宜留一定的空間,令球員可以專注地盤算和打。

以下用報告陳熠的最終戰果作結。美國時間7月13日星期日,女單進行總決賽;亞洲區時間是7月14 日早上9時半。因為時間合適,有看直播。結果是陳熠先贏兩局,之後是澳門新人、其實是中國隊老將朱雨玲連追四局奪冠。陳熠一如所有新人,需要累積國際賽經驗;此次成功奪得亞軍,已有交代。朱雨玲是老將,十年前2013年至幾年前2019年仍然是中國國家隊球員,期間曾獲得國際賽事的女單冠軍。之後因病退役,她和眾多退役球員一樣,轉而去修讀相關學位。朱雨玲現在於天津大學一邊讀博士、一邊做副教授。朱雨玲父母從商。朱雨玲通過澳門的優才通一類的計劃移民澳門,2024年初正式取得澳門身份證,此次因而是代表澳門出戰。所以說陳雨玲是老將。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