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370消失8年有新發現 或成首個支持「機長蓄意墜海論」證據

馬來西亞航空MH370號航班失蹤事件至今已8年,但當中許多謎團仍未解開。上個月,一名馬達加斯加漁民疑似尋獲馬航MH370號客機的飛機零件,有工程專家認為,這很可能是第一個能證明機長是蓄意讓飛機加速墜毀的證據,即事件並非純粹意外。

馬來西亞航空MH370號航班波音777客機於2014年從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神秘消失,機上239人迄今下落不明,真正墮機原因亦至今未有一個權威官方說法,令事件成為歷史上最大的航空謎團之一。昨日多家英國媒體報道,英國工程師格弗瑞(Richard Godfrey)與多年來持續找尋MH370殘骸的美國人吉布森(Blaine Gibson)於12月12日發表一份報告稱,馬達加斯加漁民25天前在海岸上拾獲了懷疑是馬航MH370航機的「起落架艙門」部分零件,由於飛行員接受過培訓,避免在緊急水上著陸情況下降低起落架,避免增加飛機在撞擊水面時劇烈破碎的可能性,所以這塊「起落架艙門」零件成了有人蓄意令航機撞毀的證據。

這件零件被稱為「耳軸門」,被發現時有4個幾乎平行、由內向外的切口,應是解體時從內部穿透而出,可知起落架在撞擊瞬間是放下來的,也可以推論在墜海前至少一名飛行員仍在操縱飛機,而且正在令飛機高速俯衝入水面,目的是確保飛機盡可能地崩解,令機上乘客撤離和求生機會更加渺茫。

不過報告同時承認,放下起落架也可能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發生,而是出於飛行過程中的機械故障。

當天駕駛這架飛機的是來自檳城的 53 歲的機長札哈里( Zaharie Ahmad Shah )和他的27 歲副手 Fariq Abdul Hamid,他們出事前已經在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工作了 7 年。

2016年馬來西亞官員透露,札哈里曾在家用飛行模擬器,模擬過航班在印度洋上空的飛航路線,但這些都不能證明他是蓄意墜機。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