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車仔麵的啟迪

星期四晚上,七時許,福榮街,名牌車仔麵餐廳,咫尺之間一共有四間鋪位,有鋪打蛇餅,有鋪有吉位,正是「有位冇人坐,有人冇位坐」,從管理的角度來看,若座無虛席是目的,這\xf9埵麻I根本問題需要解決。

  「文記」是香港車仔麵的奇葩,在這條競爭激烈的食街,它竟然可以由一變二,輾轉變成四家門市,很不簡單。

  車仔麵是傳統街頭小食,是我在中學時期在奶路臣街「掃街」的年代果腹的首選,我通常點魚蛋、豬皮和韭菜,再加一個或兩個麵餅已是很豐富的一餐;我更和好友相約,我們長大後一直都要不時回來「掃街」,延續我們一起成長的日子,是《好好(想把你寫成一首歌)》的男孩版。

  今晚來到福榮街的第一個感覺是——真的是不一樣了,以往在繁忙時段的光景還未回來,食肆是正常營業,但人流稀疏,我由玩具店群組那一邊進入福榮街,沿途經過的食肆都只有一半入座率,一向人頭湧湧的「維記」也不用排隊,我的心情一沉,希望我們能更快有更多的利民和復常措施罷。

  再前行至接近「文記」的範圍,終於看到久違了的「蛇餅」,大概有三十人吧在一號店外,我在「龍尾」一會兒後看到應該是二號餐廳內有一些空位,一問之下才知道人龍是排隊在「元祖店」吃「指指指麵」的,而在其他三店安坐點餐即時有空位,只要「齊人」可以入座。

  坐下來的應該是我以往未曾光顧的第四號店,大約有六成入座率,裝修可算是簇新,洗手間整潔和舒適,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店的都要好,值得十個讚。

  點餐方面,這家「文記」已採用第四代系統,全自動手機點餐和付款,不設現金交易,至於第二、三代的點餐膠板和點餐機的去向,讓我下次把四店逐一查探一下,但最受歡迎的肯定依然是最原始的「指指指」,在服務員前指著你挑選的 菜,逐一下單,這是我們以往在街頭吃車仔麵的方式,這亦也許是那麼多客人依舊選擇排隊所尋覓的情懷。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