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已故畫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品《紐約市I》,1945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初次展出後,1980年開始在德國杜塞道夫(Düsseldorf)展示,但當地有策展最近才意外發現,該圖過去77年來都上下顛倒掛反。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紐約市I》由紅色、黃色、黑色和藍色膠帶形成格子框架,多年來展出的版本,都是以加厚的多色線條為底部,有「上輕下重」的感覺。
然而,策展人麥爾比瑟(Susanne Meyer-Büser)表示,今年早些時候研究蒙德里安全新展覽時,發現蒙德里安的設計原意,其實是將多色加厚線條置頂,形成簡化的天際線,營造天空昏暗的效果,可是展館多年來都一錯再錯,而且沒有人發現這問題。
麥爾比瑟肯定,她向其他策展人解釋圖畫原意後,對方才知道問題所在,她也「100%確定」圖案是上下掛反,理由是1944年從蒙德里安工作室拍攝的照片可見,加厚線條其實是置頂,而照片拍攝後幾天,蒙德里安便離世。
另外,蒙德里安另一幅名為《紐約市》的畫作,同樣是在頂部將線條加粗,有關作品目前在法國巴黎龐比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展出。麥爾比瑟解釋,要將膠帶互相編織在一起,「自上而下」會比「從下往上」容易,而且有些黃色膠帶在距離底部邊緣幾毫米位置斷開,也反映蒙德里安是「自上而下」創作,因此多色加厚線條置頂才正確。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