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釘的記憶

(李峴 聖地牙哥)

六.金道釘國家歷史公園: 153周年的「金色道釘」

金道釘國家歷史公園(Golden Spik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坐落在美國猶他州著名的大鹽湖北部的普羅蒙特裡峰廣袤的荒原上,在占地 2,735 英畝的這座國家公園裡,除了荒漠的草原和遠處的丘陵與山坡,目光所及之處便是兩條明晃晃的鐵軌。歷史通過這兩條鐵軌賦予了這座公園的精神魅力,每年都吸引著數萬遊人專程來這裡參觀美國第一條洲際鐵路接軌的地點。

我們很幸運,趕上了5月10日這一天為紀念153年前在這裡舉行的中太平洋鐵路通車的「金道釘節」。由於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這是繼150年慶典之後第一次舉辦。

「金道釘節」被人津津樂道的一個環節,是還原1869年5月10代表西部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朱庇特(Jupiter)號火車與代表東部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119號列車在這裡匯合的情景。

當我們一行人風塵僕仆地趕到現場時,緊鄰鐵道搭建的主席台旁邊已經聚滿了人。

許多美國白人穿著愛爾蘭民族傳統服裝,有些男人身穿燕尾服、頭戴高筒帽,而女人們穿著色彩鮮艷的長裙和花布製作的帽子。而眾多的人群中也不乏華人的身影,有穿著中式對襟藍色粗布小褂、頭頂竹笠、肩搭一條長辮子的華工扮演者的男士,還有身穿各色旗袍的女士們。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似乎一切服飾都不為過,只要能烘托出當年歷史氣氛,都能獲得一聲真誠的讚美!

起初我與團隊另一名隊友李宜璇還覺得自己在這個荒郊野外穿旗袍有些「另類」,結果到了景點,反而是沒有穿旗袍的女性隊友們高呼「失策」。其實我們的旗袍都是當代改良過的,但是對於美國人來說那就代表著華人的印跡。隊友江強先生是廣東人,也是舊金山灣區中國統一促進會副會長,他被臨時選中去扮演當年鐵路竣工慶典上一位抬鐵軌的華工。

很快我們就看到兩輛火車頭在一聲長鳴中,從東西兩個方向朝設在鐵道旁的主席台方位會合。接著,有八位華工扮演者把一條沉重的鐵軌擺在了最後一根枕木上,另外五位身穿襯衫、馬甲,頭戴粘帽的愛爾蘭工人的扮演者把另一條鐵軌也搬到了枕木上。接下來是身穿黑色燕尾服、頭戴高筒禮帽的各界精英在軌道旁的高談闊論,然後由扮演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時任加州州長的利蘭.斯坦福(Leland Stanford)將一根仿製的金道釘釘在了鐵軌上,還原著153年前的所有情景。

那一刻,我沒有停下錄製還原歷史的整個片段,並且期待著會有華工出現在主席台上。然而沒有,我們的八位華工扮演者被安排在三面旗幟的後面時隱時現。這使我再次想到153年前在這裡拍下的舉世聞名的那張「香檳聯姻」的照片——在兩輛火車可以近到相互碰杯的距離,上百人都聚在火車頭前,然而卻找不到一位華工的影像。

有人說這是種族歧視,有人說當時的華工在某處飲酒慶賀,還有的人說當時的華工覺得照相不吉利……總之沒人能夠給出一個權威性的說法,但是參考史料就不難發現:由於早期華工大多數人不會說英語,公司就把來自於同一地方的華工按十到二十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同住一個工棚,由一位懂英語的華人挑頭,負責採購食品和生活用品、與工地的工頭打交道、代表組員從鐵路公司領取工資,然後再分發到組員手中。也許是因為這種依靠中介的做法,人們才沒能在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工資表上找到所有華工的名字。

由於我在沿途瞭解到華工對這條鐵路所做出的貢獻,於是就格外專注現場為還原這段歷史的情景表演。在表演中,我看到政客的高談闊論、商人兜售自己生產的道釘、秘書不停地將竣工的喜訊以電報的形式傳向全美國以至於全世界,然而在這些身穿燕尾服、頭戴高頂帽的上流階層中,卻沒有一個人提到華工在這次人類文明史上做出的貢獻。儘管這種情景我在「香檳聯姻」的照片中找不到華工的身影時就深有感觸,但是此刻還是在感情上難以接受。我很想建議時任州議員的華工後裔關玉鐮(Karen Kwan)提出修改劇本,至少在情景表演時從正面肯定一下華工對這條鐵路的重要性,以便使更多的人瞭解到華人對這條鐵路做出的貢獻。但是想了一下,這種原汁原味地再現當時慶典的情形,也許在刺痛我們情感的同時,才能讓我們謹記華工早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警醒我們在美國爭取華人權益的任重道遠。

我很欣慰地看到,前一天晚上與我們在一起座談的現任州議員的關玉鐮和鐵路華工協會主席余黃鏗娟(Margaret Yee)在上千人的注目下,站在主席台上致辭。

她們對華工當年為美國做出的貢獻加以表彰,同時也對印地安人、愛爾蘭人、摩門教的勞工及所有參與這條鐵路建設的勞工們表示了敬意。儘管她們的發言僅僅幾分鐘,但是我知道這個話語權是經過幾代人在上百年的共同努力下才爭取到的。

1869年5月10日鐵軌合龍,「香檳聯姻」照上沒有華人。

1969年5月10日100周年的慶典上,時任內政部長約翰‧沃爾普稱讚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線對整個國家具有史詩般的重大意義時,說的是「除了美國人,還有誰能夠在覆蓋著30英呎(9米)積雪的崇山峻嶺間開鑿隧道?」他對於華工的貢獻隻字未提。

同一天,時任美國華人歷史學會(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胡垣坤(Phil Choy)會長,帶著一塊由舊金山華人集資製作的牌匾前來參加100年「金道釘」慶典,然而在最後一刻主辦方告訴他由於時間有限,臨時取消了他的發言。

2014年,145年後,美國勞工部終於將華工納入榮譽紀念堂,成為進入該紀念堂的首批亞裔群體。

2019年5月10日,舊金山市議會一致通過,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橫貫大陸鐵路華工日」,以此表彰為建設這條連接美國東西兩岸的州際鐵路作出巨大貢獻的華工。

同年,在「金道釘節」15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曾任美國勞工部部長與交通部部長的趙小蘭(Elaine Lan Chao)在致辭中說道:「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交通部長,我非常榮幸和大家一起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時刻,特別是紀念華工們卓越的貢獻。他們參與建造的美國首條跨大陸鐵路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它成為了美國發展的基石,也打開了美國新的一頁篇章。」

她在交通部官方致辭中再次說道:「『亞太裔傳統月』期間,我們慶祝亞裔美國人在我們的整個歷史中為美國做出的許多貢獻。

值此150周年金釘節紀念日,尤當榮耀和紀念當年那些華工冒著難以置信的艱辛和危險,建造完成了有史以來基礎設施最重要的骨幹——橫貫全美大陸的鐵路,它是工程、革新和人力的壯舉,是釋放美國經濟實力的關鍵。 願他們對鐵路的貢獻永遠被銘記、珍惜和慶祝。」

2022年5月10日,153年後,我們親眼見證了華人代表站在主席台上講話,看到了當年被剝奪了發言權的美國華人歷史學會胡會長帶來的銅匾豎立在公園內。 「為褒揚先僑豐功偉績橫貫美國鐵路完成百周年立此紀念。」銅鐵鑄成的漢字,在金道釘國家歷史公園內,留下了不可再度抹去的華工歷史。

歷史不能忘記,也不該忘記!但是,怎樣才能彰顯出美國華人的奮鬥史,卻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讓同胞們瞭解,讓後來人認同,讓社會接受和肯定。

那麼,誰是歷史的創造者呢?

(九之七)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