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華裔學生 發起援助烏克蘭活動

毛彬丞(左)採訪瑪奇。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俄烏戰爭開始後,很多人想要想烏克蘭難民捐款捐物,但網上也有很多趁機斂財的陷阱。紐約大學華裔學生毛彬丞,近日通過由他創辦的學生組織「東海岸反歧視促包容聯盟」推出「援助烏克蘭:幫助兒童與殘障難民」活動,幫大學了解烏克蘭難民的需要,同時也幫他們了解如何捐贈給合法組織,避免上當。

2019年底有感於紐約針對猶太人的歧視升溫而創辦的「東海岸反歧視促包容聯盟」,旨在集結大學生的力量,推廣多元和包容。在疫情期間,該組織也曾推出為醫療機構籌集防護用品、翻譯疫情相關諮詢等項目,並針對反亞裔歧視嗆聲,引起廣泛關注。
毛彬丞說,俄烏戰爭剛開始,記者們在烏克蘭拍到的照片中,有一張是一個大約10歲的孩子一個人徒步向西逃難的鏡頭,讓他很受觸動。「我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家裡親戚也有孩子跟照片裡的孩子年紀差不多,很難相信一個孩子獨自救生的艱難。」毛彬丞說。正是這張照片,讓他決定推出「援助烏克蘭」項目。毛彬丞說,這個項目重點不是直接籌集,因為從美國籌集的物資要送過去也很困難,但項目希望幫人們甄別篩選出諸如聯合國難民署這樣靠譜的非政府組織,這樣人們可以直接捐款捐物給這些組織,由他們負責送達難民。
同時,項目也與烏克蘭難民進行對接,直接了解難民的需求。「我有個紐約大學的同學是波蘭人,但父母是烏克蘭過去的,這位同學懂烏克蘭語,就幫我們寫了烏克蘭和英語雙語的表格放在網上,我們在20天裡就收到1000多封烏克蘭難民的信,他們提出的需求從保暖被,到輪椅、尿布、食品多種多樣。」毛彬丞說,來自烏克蘭的信很多是媽媽們寫的,她們在所需物品欄目裡填寫的大多是嬰兒奶粉、尿布,說希望把所有錢用於孩子,不用擔心大人。「這給我很大觸動,讓人看到在極端情況下母愛的光輝。」毛彬丞說。
「東海岸反歧視促包容聯盟」把這些信息發在網站上,同時自己也籌集大批尿布,準備捐給聯合國難民署。毛彬丞還以個人名義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糧食計畫署募捐共109.1萬元人民幣。
在推進「援助烏克蘭」項目期間,他還收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曾歷任加拿大前外交部、國防部部長的瑪奇(Peter MacKay)主動與「聯盟」聯繫,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與年輕人探討國際局勢。3月17日,毛彬丞專訪了瑪奇,在被問及烏克蘭問題時,瑪奇說他對烏克蘭人的抵抗很佩服,這不僅給烏克蘭希望,給世界帶來了希望。這段採訪現在點擊量已經接近11萬。
毛彬丞說,目前華人在捐助烏克蘭活動中的參與度仍然有限。但他認為這與人們對戰區情況尚未完全了解有關。他自己的母親在中國是一名醫生,因為小時候經歷過唐山大地震,前幾年海地發生大地震時,就曾在中國組織醫生朋友捐助無國界醫生去海地的團隊。「我相信人們的同情心是可以超越膚色,但前提是人們要掌握足夠的信息,這也是援助烏克蘭項目想要幫助推廣的。」毛彬丞說。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