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難民署表示,自俄烏交戰以來,已有超過一百萬人逃離烏克蘭,數以百計的平民喪生,實際傷亡人數可能要高得多,雖交戰雙方已同意開闢人道走廊,但聯合國預估未來幾個月將有上千萬人需要援助和保護,如何緩解平民災痛,有待落實,也顯示難民的救援計劃刻不容緩。
如果戰禍無法在短期內解決,數以百萬計的難民如何移轉?過去二十年中東戰火的難民安置問題,成為各國社會矛盾因素。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三日同意暫時收容烏國難民一年,必要時得延長六個月;加拿大政府日前宣布,將無上限接收烏克蘭的難民,收容期限最長兩年;美國則同意暫緩驅逐現有境內烏國非法移民,但是對於大批難民安何安置仍未達成共識。
戰火的殘酷,一般人難以想像。連日以來,炸彈碎片伴隨著建築物破塊自空掉在地面上逃難的災民,令觀看到這些畫面的民眾為之震撼。社會組織或個人雖說已經開始動員,不斷升級的衝突正在造成毀滅性的損失,一般醫療機構根本難以應對;水電供應長期中斷,災民迫切需要食物和住所,離散家庭期盼團聚,其他生活用品等著輸送。就交戰的鄰國來說,突如其來的百萬難民接踵而至。包括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近十個國家均已開始救助,提供難民臨時避難場所,稍解燃眉之急。
俄烏雙方同意設置人道走廊,主要目的是疏散平民和提供如食物或醫療等緊急援助。因為,在烏克蘭遭到攻擊城市的官員表示,如果再不開放一條允許平民撤離、運送食品和藥品的人道走廊,那麼將面臨一場「全球災難」。
包括美國在內的紅十字會已向歐洲部署危機應對人員,在鄰國提供人道救濟;就俄軍在烏境的傷亡士兵而言,也有必要透過人道組織救助。其實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各國在戰區都有僑民,透過慈善組織伸出援手,也有助於本國僑民的連絡與救援。
美國著名導演西恩潘日前為了紀錄戰爭殘酷面貌,深入基輔試圖拍攝俄烏衝突的紀錄片,然而槍林彈雨之中,哪\xf9媮晹釧褔嶊漸i能?大導演其用心與勇氣固然令人敬佩,最終也只能落得和難民一樣轉向逃亡。印證槍砲無情,無論哪一個國籍的人民都只有低頭求生。
在戰亂之下,個人的救援力量只是杯水車薪,真正要能解決人道危機,還要靠交戰雙方的同意及其他國家從中協助,類似人道走廊等項目只是開端,還需要細化其執行項目,由各方共同監督,活絡濟助渠道,將資源交到每個人手上。
人道援助晚一天,就可能造成更多死傷;資源早一日送至,就可能多救一些平民。未來數百萬難民如何進行中期及長期的復原,還有賴各國政府進一步的協商。但願戰事早日結束,生靈塗炭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