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創新辦改革 提升統籌研究能力

特首在上任之初宣布改組中央政策組,並成立「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創新辦),負責政策研究、跨部門協調工作、提升公眾參與制定政策三方面的工作,卻飽受社會各界批評。特首最近提出政府架構重組的方案中,創新辦不被納入政府組織圖,更有聲音指其未來路向由下任特首決定,而改革建議五花八門,有團體甚至提出要其「兼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規劃職能」、更要「為行政長官及問責班子提供定期的學習課程」,創新辦可謂前路茫茫。然而,國家「十四五」規劃大局箭已上弦、本地社會民生問題逼在眉睫,創新辦作為政府大腦中樞,必須得到妥善的革新,具針對性地提升其統籌職能和研究能力,才能確保香港未來發展行穩致遠。

統一賦權制定長遠政策

創新辦雖被賦予政策統籌之名,亦肩負政策研究和跨部門協調的使命,但在現行的政府組織中,其統籌的職能並不明顯。舉例言之,創新辦「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畫」的「重點議題」和「策略議題」包括「教育及青年發展」和「創新及科技/人工智能/再工業化」,分別是民政事務局和創新及科技局負責的範疇,但兩部門均有自行聘請研究主任、助理或及其他人員的做法,可見創新辦的研究職能與其他部門重疊。這不但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更削弱了創新辦在政策研究上的獨特角色。

在新加坡,政策策略組(Strategy Group)的職能與創新辦類近,在成立之初亦面對相同的挑戰卻能成功克服。為避免與各部門重疊,政策策略組專責處理複合性的政策研究項目,例如氣候變化應對措施、地緣戰略政策、經濟與可持續性等,難以歸類予單一部門研究的議題。而其下的戰略未來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Futures)則專責長遠戰略規劃,出版《遠見》(Foresight)以預測未來全球宏觀發展的關鍵趨勢,並就新興趨勢所帶來的重大挑戰,向政府提出可行的預防及應對建議。筆者建議,政府可參考新加坡的做法,為創新辦劃定更清晰的研究範疇,尤其目前各項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已成燃眉之急,社會逼切期待政府梳理問題根源和探索可行解決方案,以重建各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這正是創新辦大展身手的機會。

政府可將單一政策局難以處理的宏觀議題,如「社會復和與青年對國家向心力構建」、「產業發展單一和經濟轉型挑戰」、「由人口高齡化引致的結構性財赤風險」等,統一賦權創新辦研究,並制定長遠且全面的政策方案。此外,為強調創新辦「統籌」角色,政府應將創新辦總監納入問責官員團隊,並將其職級提升至相等於局長甚或副司長水平,從而體現對創新辦的重視,有助於其開展跨部門的政策研究和協調工作。

重整人員結構延攬人才

在創新辦網站「研究報告」部分,兩份報告分別由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以及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撰寫,而另一顯示「研究報告」的空間,則載有受資助的各項研究成果,換言之創新辦向公眾公開的資料當中,竟沒有一份由該部門成員自主撰寫的研究報告,其自主研究能力成疑。反觀新加坡的政策策略組及其下的戰略未來中心,過去多年均出版多份重要的研究報告或其中包括《新加坡的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婚姻及生育手冊》、《驅動力卡2035》等,內容涵蓋環保、生育及人力資源、工業及創新科技發展等,這些文件為新加坡各部門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方略、引導了政策實施。

筆者建議,政府應全面重整創新辦的人員結構,聚焦提升自主研究能力,延攬一批具碩士或以上學歷、較豐富研究經驗的高素質研究人員。值得留意的是,隨着香港與國家發展的關聯日益密切,政府亦多次被批評不懂國情、不知國策,政府應推出「政策研究人才入境計畫」,具針對性引進內地或海外對國家發展和相關政策有深入認識的專才,長遠亦可探討在「香港卓越獎學金計畫」中加設特定名額,獎勵到內地頂尖院校修讀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本地人才,讓其回港後充實政府對國家發展現況和政策的掌握。

此外,政府亦應檢討創新辦的組織結構,將研究、行政和聯絡各界的任務明確區分為三個專門團隊,分別由三位副總監帶領,其中副總監(研究)應專責處理政策研究及政策統籌工作,而「統計支援服務」、「日常行政工作」;「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畫的管理」、「與智庫、研究機構、學術界、專業人士及關注組織的連繫」等多元化的工作內容,則可分別由副總監(行政)及副總監(聯絡)帶領其所屬團隊處理,從而提升政策研究及各方面的工作效率,落實特首所提倡的「專職專責」理念。

何子煜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