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周末為灣區「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Taiwan Center for Mandarin Learning)舉行揭幕式,引來不少僑界人士質疑「台灣華語文」所為何來?台灣的華語文和中文有什麼不同?如果華語文是從「中華語文」而來,那本質上還是中文,那又為何不稱「中文」,而要稱為「華語文」,是為「去中」、「反中」、還是「 逢中必反」?
前僑務委員、前全美台聯會會長王維5日表示,台灣駐外單位多年來在僑界的小動作不斷,多次在僑社造成分化、分割、分裂、對立;包括了僑界的「華運會」大分裂,和「北加州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會」、「國慶升旗委員會」改名風波,都有駐外單位參與其中。「因為要把這幾個團體組織的名稱前,改掉或加上台灣的中文、英文,都曾經在僑界裡造成很大的對立和分裂風波,現在僑委會又要來個『台灣』掛名的學校,這是很明顯的為民進黨的仇中、反中、逢中必反在海外進行活動。」
王維質疑,「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華語,倒底跟中文有什麼不同?「華語」是客家話?閩南語?另有新語言?還是跟中國大陸講的中文一樣?英文名稱中的 Mandarin 又要如何解釋?而「華語文」教學時的文化教材,難道不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嗎?
他指出,由駐外單位策動改名「台灣」最為成功的,就是前經文處長李世明在職期間,把「金山灣區華人運動會」的英文名改名,通過動員把原有「Chinese American Athletic Tournament of San Francisco Bay Area」前面加上一個「Taiwanese」,結果造成大批僑胞出走,另外成立華體會,「本來是和諧、團結、包容的僑社,就被民進黨搞得四分五裂。」
他續稱,李世明還策動親台僑胞,要把「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改名,把「中國」拿掉改為「台灣」,並推舉親台、贊成改名僑胞來作大專校聯會會長,後來經過校聯會內部團結,推舉了游美玉出來擔任會長,才免除了改名風波。改名不成的親台人士,後來另外成立了「台灣大專校聯會」,但沒有幾個學校參加。
「灣區的中華民國慶國慶委員會,也被駐外單位從中活動,企圖改名,但最後沒有成功,」王維表示,以上這些事件,都有人證,在僑界社團裡很多人都知道,「有很多人當時還被李世明請去談話,這都有根據的,」他還透露,華運會的英文名字前面加上Taiwanese 之後,曾有幾屆華運主委想要把名稱改回,但都未能成功,推測有關單位從中作梗。本報記者王慶偉山景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