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8日)公布,截至今日下午5時,中心錄得一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涉及一名63歲男子,居於青衣曉峰區。初步調查顯示,他曾於11月9至14日及11月19日分別到訪海南省三亞市和廣東省深圳市。他於11月25日出現關節痛,並於昨日(27日)出現發燒及皮疹,同日到仁濟醫院急症室求醫,獲安排留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他的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陽性反應。
家居接觸者無病徵
病人有兩名家居接觸者,亦是前往三亞市的同行人士,而其中一名家居接觸者連同另外6人曾與他一同到深圳市。上述人士暫時均沒有病徵,並正接受醫學監察。由於病人在潛伏期曾到訪中國內地,中心初步認為他是在外遊期間受到感染,屬輸入個案,會把個案通報中國內地衞生當局。

未計今日個案,近期錄得的輸入個案中,已有5名患者居於青衣。中心已完成相關病人樣本的基因排序及分析,結果顯示,兩名屬同一家庭的患者,分別為60歲女病人(11月21日確診)及66歲男病人(11月22日確診),其基因序列相同,顯示有共同感染源頭,惟該序列與其他本地或輸入個案不同。由於兩人於潛伏期內曾到訪廣東省深圳市,中心認為該家庭群組屬輸入個案。
至於另外兩名互不認識的患者,包括一名居於偉景花園的63歲男病人(11月20日確診)及一名居於青衣邨的49歲女病人(11月23日確診),其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顯示兩人有共同感染源頭,但與其他本地或輸入個案(包括上述家庭群組)及廣東省其他已進行基因分析的個案不同。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兩人在潛伏期及發病後於青衣北的活動範圍有重疊,主要涉及青衣市中心一帶及青衣自然徑附近,中心不排除區內早前有未被診斷的輸入個案將病毒傳播給蚊子,導致兩人受感染。基於流行病學調查及基因數據分析,中心現將這兩宗個案判定為本地感染個案。
餘下一名53歲女病人(11月21日確診)的樣本因病毒量過低而無法進行基因分析,由於她發病前約兩周內曾前往中山,被列為輸入個案。
就近日在青衣居住的輸入及本地個案,中心在接獲通報後已即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把他們的活動地點通知食物環境衞生署,以進行控蚊滅蚊行動。鑑於部分確診個案報稱曾在青衣自然徑行山期間被蚊叮咬,中心評估該徑風險較高。為審慎起見,中心自11月23日起呼籲近日曾在青衣北一帶活動或在青衣自然徑行山的人士,若出現相關病徵,應盡快求醫,並致電中心早前設立的查詢熱線2125 2373。中心接獲兩名有輕微病徵的人士致電查詢,並已安排他們進行抽血檢查,其中一人的樣本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陰性,另一名人士的化驗工作正在進行。
今年累計錄73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 6宗屬本地個案
中心本周亦已透過基層醫療署通知葵青區內約130名基層醫療醫生,呼籲他們留意病人是否有相關病徵,並安排相關病人進行血液化驗,中心的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會提供免費檢測服務。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仍然繼續。政府各相關部門已經針對所有輸入個案加強蚊媒防控措施,以及在當區進行個案主動追蹤工作,因此上述兩宗本地個案對現時整體的風險評估沒有太大影響。
因應基因排序及分析結果而重新界定上述兩宗個案為本地個案後,本港今年累計錄得73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6宗屬本地個案,其餘全部屬輸入個案。
此外,由11月21日至昨日(27日),中心錄得一宗外地傳入的登革熱感染個案,病人於潛伏期到過泰國。截至昨日,今年錄得55宗外地傳入的登革熱個案。去年共錄得161宗登革熱個案,包括156宗外地傳入及6宗本地感染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