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吳泳銘斷言AI泡沫「3年內不存在」 料3800億三年AI投資計劃「偏小了」擬加碼

阿里巴巴(9988)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人工智能(AI)服務嚴重供不應求,按目前趨勢估計,3年內皆不存在「AI泡沫」,並稱該集團年初提出的38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三年AI投資規模「可能偏小了」,不排除加大投資。

相關新聞:阿里巴巴上季經調整少賺72%遜預期 料AI投入短期盈利有波動

吳泳銘:AI嚴重供不應求

吳泳銘在業績會議上表示,未來3年AI需求仍然非常確定,AI模型技術不斷突破,在各行業場景持續滲透;同時供應鏈多個環節皆出現短缺,各廠商擴建產能估計需時2至3年,故在供不應求情況下,斷言「三年內所謂AI泡沫不太存在。」

阿里AI投資取態仍然積極

吳泳銘又指出,目前阿里雲伺服器服務上架速度,嚴重跟不上客戶訂單的增長,令該集團積壓訂單量持續擴大,明言「可能之前的3800億是偏小了」,不排除進一步增加投資。他指,即使市場供應鏈受到影響,但阿里對AI基礎設施的投資取態仍然積極。阿里過四個季度在「AI+雲基礎設施」的資本開支約1,200億元。

近日推千問App 「入局AI to C正當其時」

阿里巴巴日前啟動千問項目,推出個人AI助手「千問」應用程式(App),公測一周下載量突破1000萬人次。吳泳銘表示,留意到用戶留存率大幅提升,相信「全力入局AI to C正當其時」,未來AI會整合至阿里生態中,將「千問」陸續連接到電商業務。他續指,啟動千問項目亦意味該集團在「AI To B」與「AI To C」(面向企業與消費者)兩大方向一起發力。

即時零售每單較8月少蝕一半 高單價比例提升

在外賣大戰方面,阿里電商事業群首席執行官蔣凡表示,該集團的即時零售業務已完成規模快速擴張的第一階段,而上季第二階段亦成功改善單位經濟效益(UE)。他解釋,近月專注在維持市佔率之下提升UE,令10月的UE虧損,已較7、8月降低一半,近兩個月高單價訂單比例亦提升,包括非茶飲訂單佔比超過75%,閃購單價較8月雙位數增長;同時每單物流成本亦顯著低過閃購大規模投入時期。

現階段聚焦高價值用戶

蔣凡續指,餐飲外賣及閃購業務發展,已帶動其他電商生意。而即時零售現階段目標,他稱,正長期提升使用者體驗,聚焦高價值用戶及零售品類發展,並重申目標是3年後為電商平台帶來1萬億元商品交易總額(GMV),從而令市佔率持續上升。

閃購投入力度9月已達高峰

阿里首席財務官徐宏補充,閃購業務在9月已達到投入高峰,隨著UE等效率提升,預計今個季度的投入力度顯著收縮,但整體電商業務方面,由於去年9月起為商家收取基礎軟體服務費,在高基數下,預計今季度電商業務盈利增速會放緩。徐宏重申,阿里放眼於中長期市場份額,過程中客戶管理的EBITA表現會有波動。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