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建制齊重溫白皮書 論民主非「港英遺產」

完善選制後的第二次立法會選舉,政府宣傳力度前所未見,辦好選舉已成為特區頭等大事。港澳辦近日轉載媒體有關《「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的文章,特首李家超之後在社交平台指,透過白皮書回顧香港民主發展的不平凡道路,以及深刻理解中央的原則立場,對做好選舉有「現實指導意義」。愛國陣營近日亦紛紛重溫《白皮書》內容,強調中央才是香港民主的推動者,要肯定新選制帶來的效能與價值。

4年前的立法會選舉翌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白皮書》,全文逾2.5萬字,當中提到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沒有民主可言,英國為香港爭取「雙普選」說法是違背歷史。反而是回歸後,中央支持特區民主向前發展,包括為特首普選定下時間表、路線圖,惟普選方案最終被「民主派」反對而落空。

當年《白皮書》發表後,未有引起很大迴響,政圈認為這只是系統地回顧香港民主發展史,強調中央的設計者、推動者角色,並指出香港不能奉西方式民主為尊,而是發展符合香港實際的高質量民主。

事實上,本屆議會過去4年也絕少談及政改、普選等民主議題,《白皮書》雖是重磅文件,對不少政界人士而言,卻沒有太多「記憶點」。

善選制後的第二次立法會選舉,政府宣傳力度前所未見,辦好選舉已成為特區頭等大事。資料圖片
善選制後的第二次立法會選舉,政府宣傳力度前所未見,辦好選舉已成為特區頭等大事。資料圖片

 

特首李家超之後在社交平台指,透過白皮書回顧香港民主發展的不平凡道路,以及深刻理解中央的原則立場,對做好選舉有「現實指導意義」。李家超FB截圖
特首李家超之後在社交平台指,透過白皮書回顧香港民主發展的不平凡道路,以及深刻理解中央的原則立場,對做好選舉有「現實指導意義」。李家超FB截圖

 

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撰文指,港英年代香港居民從未享有過真正的民主權。資料圖片
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撰文指,港英年代香港居民從未享有過真正的民主權。資料圖片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說,《白皮書》闡述中央對香港民主發展立場和目標。資料圖片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說,《白皮書》闡述中央對香港民主發展立場和目標。資料圖片

 

本屆議會過去4年也絕少談及政改、普選等民主議題。資料圖片
本屆議會過去4年也絕少談及政改、普選等民主議題。資料圖片

 

近日政圈突然舊文重溫,不少人大政協、民建聯、再出發大聯盟等紛紛發文,強調香港民主不是英國恩賜或「港英遺產」,而是中央贈港的珍貴禮物。其中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撰文指,港英年代香港居民從未享有過真正的民主權,例如總督等所有核心職位由英國政府直接委派,立法局議員長期通過委任產生,認為港人更應珍惜現時手上一票。

距離立選投票只有大半個月,此時重讀《白皮書》有何用意?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說,《白皮書》闡述中央對香港民主發展立場和目標,以及完善選制後如何有利「一國兩制」、國安保障,但近年「好多人都唔記得晒」,現在重溫內容有助社會對立選意義、民主本質有更深刻認識;同時避免西方借今次選舉大做文章,並糾正坊間「民主是英國賜予」的謬誤。

港英政府於1991年首次引入地區直接選舉,不少人仍歸功英方給予港人民主,但劉兆佳指出,英方此舉旨在扶植反中亂港勢力,破壞「一國兩制」順利實踐。

翻看《白皮書》內容,儘管兩次政改受挫,但同時表明「中央政府將繼續按憲法、《基本法》及人大有關決定,不斷發展和完善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並與社會各界為最終實現特首和全部立法會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而共同努力」。不過觀乎近日建制人士文章,未見談及重啟政改問題。

有政界中人指,普選是《基本法》規定下的憲制責任,香港雖經歷諸多波折,普選目標仍一字未變;惟新選舉制度只得「幾年貨仔」,需要不斷累積經驗、鞏固「愛國者治港」,加上要聚焦拼經濟謀發展,加快「由治及興」進程,重啟政改短期內都不會發生。

聶風
 

即時港聞